记忆中,老师睡得很晚却起得很早。我们的聊天,往往是从他问我饿不饿或者睡得好不好开始的。不管我的回答是什么,他都会打开那只二十寸左右的箱子,从中拿出水果或面包让我吃。每次都劝说旅途遥远,饭点会很晚。
老师并不健谈,或许他习惯了用行动去交流,而非语言。于是,我只能从不多的聊天内容和相处时的细枝末节中去了解他。也因此,我似乎读懂了他每一个举止背后的含义。比如下车前,他将床铺整理成上车时的样子,是在告诉我他对于素质的理解;比如邻座的陌生人借用充电线,他会毫不犹豫拔下自己的手机,将线递给对方,是在教我出门在外要热心肠,要急人之急;比如三轮车停下来后,司机露出狡黠的笑容,在原先谈妥的价格上多要十块钱时,他选择应允是在告诉我什么是体谅和度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四年多的时间,我在老师身上重新温习并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因为,他用行动做了最通俗易懂的注解。毕业在即,往事不可追,千言万语沉淀为一个谢字。但我深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落在纸上,一个“谢”字所能承载的少之又少。
责任编辑:龚蓉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