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她的计划只是沦为了一纸空谈。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总会像她这样,用过度的思虑折磨自己,却迟迟不肯付出实践。
月初的时候想着月中,月中的时候想着月末,月末开始焦虑和后悔,并发誓下个月一定重新做人。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计划时踌躇满志,行动时犹豫不决,一切还未开始,已被臆想打败。”
许多时候,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过度思索事情所带来的焦虑。
这不仅会消耗掉我们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也会瓦解掉我们做事的决心和意志。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烦恼,不过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绝大多数的失败,也都发生在脑海里。
想太多,其实是我们在不断地给计划设限,让思想戴上枷锁。
只有放下心中的顾虑,才能丢掉思想上的包袱,轻装前行。

5
求而不得,不忍放下
在书中看过一个有关马嘉鱼的故事。
这种鱼平时生活在深海,在春夏之际会到浅海产卵。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渔民捕捉的最佳时机。
渔民要捕捉它们的办法也非常简单:
只需要用一张孔眼粗疏的渔网,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便可拦截鱼群。
外来的游客都很疑惑,渔网的孔眼那么大,并且三面都敞开着,这就想让鱼自投罗网,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渔民们还是一船接着一船地将马嘉鱼带回港口。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种鱼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一往无前,即使遇到阻碍也不会拐弯或者掉头。
结果一条条马嘉鱼前赴后继,被渔网牢牢卡死。
我们何尝不是深海里的马嘉鱼呢,为了某一个目的,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就一根筋往前冲,结果求而不得,反而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和遗憾。
小时候,是别人手里的棒棒糖,自己得不到的小玩具。
长大了,是拿不到高薪的工作,是买不起的车子和房子。
生活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既然很多东西没法拥有,又何必苦苦追求。
爱因斯坦说: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