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20 多年前,我曾忽然自言自语念念有词: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那时正值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我在犹豫是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经历一些风雨历练还是选择呆在国营工厂,不死不活的,一眼望的到头的生活。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对钱很执着吗? 那时穷学生刚毕业,没有钱,但也没有经历过捉襟见肘、窘迫困顿的日子。所以我认为金钱一定不是我终极的目标。我多么崇尚精神世界的富足,性灵的追求。所以我回到了那个国营单位。彼时工作是业余的,我的注意力基本都在读书和好友分享书给予我的馈赠或感悟。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文韬武略也读的津津有味。《红楼梦》,《张爱玲全集》、杨绛的书更不在话下。三年后,我却选择了离开,我和周围那些最在意国营工厂铁饭碗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同事、小姐妹格格不入。工厂的老前辈倒是对我很宽容,带我去工厂舞厅跳舞,邀请我去家里吃螃蟹。上班时间没事时我自顾自读喜欢的书也无人和我有过任何微词。我离开,办公室主任还托人问我,如果有困难,可以找他。现在想想,我的确是个无心无肺的凉薄之人,我丝毫没放在心上,不想找人帮忙也不习惯吧。这种不习惯反过来也是不太愿意被麻烦的。也许这也是原生家庭给我的影响。我一直自信凭自己的本事,看不上人脉资源。我有点极端的认为所谓人脉资源就是互相利用交换资源。不屑于去求人也不想被利用。如今,虽然想法有所改观,没有行动或行为拙劣,非常不习惯刻意维护那种人脉,所以依旧没有人脉资源。性格又不属于天生社交型的,习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用笨功夫。
一晃扔了铁饭碗已经20 多年。职场也有过起起落落,没有大富大贵的命,因为没有这种基因。勉强算得上白领精英,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扔掉铁饭碗是对的。但其实也只是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我也从每一次投入的工作获得成就感,但每每午夜静下心来,那个关于性灵的追求如影随形,影影绰绰忽隐忽现。那一刻我会意识到我如同是行尸走肉,是没有灵魂的。目前的生活舒适,身体健康,先生多年没有能力养家,我只顾着忙自己的工作,也顾不上太多烦心。 女儿虽然脾气厉害,不听教训,但也不会影响到我对生活的幸福感。钝感的人才是有福之人吧。
每个人都被生活强迫过,时间久了,也习惯了。有一天要改变,不说现实生活,自己也需要做很多调整。
我永远记得20 多年前,夜深人静,夜凉如水,读书如饮茗茶,沁人心脾,淡淡的一丝丝甜味。读书令人很想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或者凌厉、或者优美的文字来,提笔却又茫然。
总之,画和文字的表达需要在精神上无拘无束全身心沉浸其中时,灵感才可能如幽灵般在暗夜里舞动起来。我需要汲取营养,也希望投入自己喜欢的,有所输出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