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标题我有些犹豫,因为它太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但是对于余秀华的态度,我实在想不出比不同情她更适合她的了。
对一个高自尊的人来说,同情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它会让人感到刺痛。
因为它意味着,在你的心目中你对她是俯视的。
我希望人们可以出于善意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她到底需要什么?
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众生平等,其实这平等不应该只是体现在财富、地位、健康、精神上,还应该体现在人格与尊严上。
余秀华不应该是因为有了财富地位就比我们多了话语权,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不喜欢而忘了她也有人格尊严。
我不赞成她骂人,但我更不赞成用骂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我一向认为看一个人应该全面去看,每个人都是多面体,从每个角度看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
甚至好和坏的概念本身都是模糊的,没有清晰的界限。
撒谎是坏事,但是一个人对确诊癌症的亲人说他不过是小毛病,很快就会好了就不是坏事了。
于秀华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从小受到欺凌和歧视是一定的,所以会变得高度敏感。
通常情况下 ,这种身体上的弱势会让人的发展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因悲观而沉论而自暴自弃;要么因自尊而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
余秀华应该算是后者。
某种程度上说她成功了,她现在可以说是强者了。
但是这种强,不是那种与生俱来的充满自信的强,而是在小心翼翼掩盖自卑的强。
自卑不是丢人的事,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有些自卑。
余秀华生存的环境会更容易让她产生自卑。
这种情况下,看书是她逃避外界不友好的的有效手段。
她必然是敏感的,而诗可以最大限度地抚慰她的敏感,于是她成了诗人。
大多数人不会明白,诗于她其实也是一种慰藉。
她敏感,她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也有一定灵气,所以她有写诗的潜质。
而且她坚持,她展现出来的诗的境界和她身体状况形成巨大落差使她的诗更显得别具一格。
喜欢她的人把她夸得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讨厌她的人把她骂得也是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很多人看问题都是非此即彼,非此即彼,完全从个人喜好来判断。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她并不坏,她所有不妥当的言行都有她的原因。
她大胆的对性和情的表达只是说明了长期以来被异性忽视或歧视,使她对爱过于渴望和向往。
而这种另类情诗可以彻底地抒发这种压抑的心情,虽然看着不雅,但可以让诗者本人快乐。
她的家境普通,不大可能给她良好的优雅的教育,所以诗只能在心中野蛮生长。
换句话说,这只是她的一种表达方式,谈不上道德沦丧。
至于她骂人,从深层来看,她不过是在长期的不公的待遇中养成了随时乍起浑身的刺来保护自己的习惯而已。
因为长期被欺负,所以易激惹,而这激惹其实是一种自卫。
长期自卫的效果不佳,自然沟壑难平。
因此,她如今表现出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一定有压抑、 有不平。
而没有人愿意对这种伤害负责,又怎么能要求她对一切人都温柔以待呢?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们可以指出她言行不妥的地方,但请不要以伤害的方式。
上篇文章里,我把她当成了孩子。
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有问题可以指出来,但不要打、不要骂。
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你又怎么能指望他有一个温柔的性格呢?
她不坏,她只是没有一个好的土壤而已。
所以我希望世界能给她更多的善意,当阳光充盈她的内心,当她感到来自世界的善意,当善意驱走了她心中的不平,她就可以写出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