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吾静而观之,忽而狗吠之声愈加嘈杂,吾妻闻而询之,何故此犬急吠不止乎?
吾思之而不觉,刹那间却明察秋毫,曰,子非恶犬,焉知犬之乐乎。犬,兽也,不查世事,只知狂吠可彰其凶恶而护其食,尔乃人,又岂不知世事无常,平心静气才可游刃而解?
遂一夜无事。

身在红尘之中,我们都明白,万事万物,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心态放平和、静定,如莲花一般洁净、淡雅,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无碍。

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它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可以让我们跨越自己,挖掘真我,从而在凡俗的人间烟火里,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价值。
做人,简单就好,生活,宁静就好。无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乱。
要知道,一个人可以做到心静如水,并不是内心没有丝毫的波澜,而是懂得了以静制动,让波澜可以自由地停下来,在自己的把控之中。

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在禅房里打坐,忽然听到了窗外的蝉鸣,他拼命让自己安静下来,可是蝉鸣的声音越来越大,他终于坐不住了,站起来,走到窗台前,大声呼叫,驱赶树上的蝉。蝉飞走了,禅房变得安静了。隔一会儿,蝉又飞回来了,拼命嘶鸣。小和尚心神不宁,再次驱赶。如此反复,折腾了半天,结果还是无法安静下来。
第二天,小和尚问师傅:“师傅,禅房外有蝉鸣声,如何才能把蝉赶走呢?”
师傅说:“不需要赶走蝉。”
小和尚不解:“不赶走蝉,我换一个地方打坐去。”
师傅说:“不需要换地方。”
小和尚生气了:“师傅,你这是在戏弄我,还是在嘲笑我?”
师傅笑了:“你应该赶走心中的蝉。”
小和尚琢磨了很久,忽然顿悟。再一次走进禅房,小和尚真的能够静心打坐了。窗外依旧有蝉鸣声,声声入耳,但已经无法干扰小和尚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赶走的,不是外界的干扰,而是来自心灵的“杂音”。“心静如水”,才是人生大智慧。心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现实生活中,越厉害的人,越低调,越安静。在任何场合,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把一切都置之度外,才能够洞悉到一切。一个浮躁的人,总是把自己置身在当前的环境之中,反而会迷失自我。
最近总是静不下心来,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是今年刚转行管理,在工作的管理过程中总是担心手下的人做不好这 做不好那不敢轻易放权,什么都要抓 感觉自己很疲惫。
这件事情很重要,只有我自己才能做好,绝不能轻易交给下属。
在他们的观点中,之所以获得工作上的提拔,完全是因为当初的埋头苦干。如果把任务分出去,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2种困境:
1)失去地位:如果把最重要的任务分下去,最终获得的奖励就是下属的,自己没有存在感;
2)失去掌控权:只要把工作交代给下属,心里就会担忧,害怕他们不能胜任。
一旦有了这2种心态,过不了多久,新主管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应对大量繁杂的工作,很容易因此陷入自我怀疑。与此同时,还极有可能失去下属的信任。
我曾经是专业能力强,被提拔上来的。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高层领导就会发现:这位原本表现优异的员工,升职后反而很容易被工作压垮,他看起来不堪重负、担惊受怕,也得不到下属的尊重,很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