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怀旧当成了一种时尚潮流,音乐、电影、食物等等都成了怀旧的一种方式。“一杯酒,一支烟,一段宛转悠扬的音乐”,举起杯,抿一点酒,吸一口烟,伴随着烟雾抬头,看向星光点点的夜空,怀旧着那些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听上去或许有些小小的情调,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EMO了,然后呢?从网上这几张伤感的图片,找一段失落的文字,发在微博上、朋友圈里,之后就是静静的刷着手机,看看大家的点赞跟评论,想回就回,不想回就晾在一边,再一看手机,凌晨2点了,该睡觉了,明天又要继续搬砖了。白天忙碌在客户、领导、同事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属于自己的人生。每天面对的都是不想面对的人,但是为了生活,又不得不继续下去,又活成了曾经最鄙视的样子。
到了晚上,回到十几平米熟悉又陌生的出租屋,熟悉到不开灯都知道东西放在哪,是以为太熟悉了吗?不是,是因为太拥挤,拥挤到只有一条过道,而过道边上就是床,没了,就是这样的小屋,却成了我们放空自己,找回自己的地方。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
看沧桑变化”
“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我长大了想当老师”“我长大了想当宇航员”,这些儿时的梦想还有多少人会记得呢?“等我毕业了,我要进世界500强”“我要继续学习,考个研究生”“这都不行,我要自己创业”“我不要给别人打工,我要自己创业,等你们学业有成了,都来我公司,哥给你们安排”,这些临毕业的梦想还有人会记得吗?
当我们面临生活和梦想时,人们往往会向生活低头,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的选择,去做我们不喜欢的自己。老人们都说,人生的剧本是自己书写的,掌握人生的是自己。这种话我们从小听到大,我们曾经坚信不疑,长大了要书写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可是,到了真正长大了以后呢?我们才发现,书写人生的不是自己,而是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它在大多数的时候不会成为动力,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压的我们喘不过气,让我们不得不成为生活的“奴隶”。
“为了粗茶淡饭,为了碎银几两”,为了这些,有多少成年人在深夜里独自哀伤,靠着酒精麻醉自己,让自己在那一瞬间忘记所有的压力。可是醒来后呢?还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面带微笑,即使自己并不开心。多么希望有一种药,让我们忘记压力,忘记生活的不美好,想起那个只能在夜里独自一人时出现的自己。
“一杯酒,一支烟,一段音乐”,独自一人仰望星空,你们看见了什么?是繁星点点的夜晚?是晚风吹动的星云?还是那年、那人、那段往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逐渐成为了群体,形成了一种风格:怀旧。我们开始听经典老歌,看经典电影,再看一遍曾经最喜欢的书籍,我们会说“当年听这首歌的时候我才刚上初中”“当年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还是看的露天电影呢,几个小朋友拿着马扎子坐在最前排”,我们是想再听或者再看一遍吗?其实不然,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回忆起那时的日子......
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绿,那时的你还在我的身边。我们无忧无虑,充斥着对未来的憧憬,幻想着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会和谁结婚,或许孩子的名字在那时都已经想好了。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我们慢慢的长大,面对曾经的伙伴,那些年睡在上铺的兄弟,一起吹牛的朋友,还有那个暗恋的她(他),面对这些人不得不说出再见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长大了,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第一次选择了。
就这样,我们慢慢地活成了现在的自己。曾经的伙伴渐行渐远,上铺的兄弟不常联系,暗恋的人也早已成家。面对领导的指责我们不改抬头,面对客户的刁难我们低三下四,面对同事间的勾心斗角我们面带微笑。
慢慢的,我们成为了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眼中的该有的样子;领导眼中该有的样子;同事眼中该有的样子;恋人眼中该有的样子;朋友眼中该有的样子;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是该有的样子。而我呢?我自己原本该是什么样子?抱歉,我把自己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