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乡村的灵魂。
凌晨四五点,谁的公鸡醒了,扑腾扑腾,抖擞精神,引颈啼叫。 还没等它话音落下,就有一个接一个的回应,好像公鸡在带路。
更神奇的是树上的鸟儿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 无忧无虑的喜鹊在高高的白杨上啁啾;英俊的黄鹂在低矮的竹林中歌唱;最响亮的麻雀,在花丛中喜气洋洋;白色和灰色的鸽子,随着咕咕声,突然冲出笼子;燕子,带着南方神奇的故事,扫着银色的翅膀,在天空广播...
农村被唤醒了,房前屋后的花草也醒了。 农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鸭鹅的笼门,让它们出来觅食。这时候鸭子呱呱,鹅呱呱,它们歇了一夜,大声叫着,感觉很自信;狗狗在主人身边溜达,似乎有着戏谑的兴致,有着狂野的激情;老牛带着困倦的表情,被主人牵到路边,拴在一堆灌木上,自由自在地啃着脚下的嫩草,不时发出“克里斯提尼”的叫声;厨房开始嘈杂,锅碗瓢盆的声音,炒锅的香味,飘出一天的味道。
太阳升起的时候,温暖的阳光爬在翠绿的柳梢上,跳跃在人们的鼻子上,绽放在农民的犁和铲上。 卖针线的人在乡间小路敲着梆子,而磨菜刀的人带着他们的担子和叫喊声在乡下游荡。 邻村的唢呐声四处飘动,让这位须发皆银的老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大内河边,大爷大妈们在洗衣服,或蹲或站,或搓或浮。他们用木棍敲打衣服,发出“砰砰砰砰”的重击声。 婴幼儿的哭声,像汹涌的潮水,回荡在村庄上空。 此刻,学生们嘹亮的读书声,像振翅欲飞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破例,只有新婚的儿子媳妇还没起床,气得老头啪的一声在鞋面上打了个烟斗,骂了一句:“别丢人,太阳都要晒出来了!”
太阳爬到屋顶,知了在树上喊着要热,鸟儿在树上失声,树被热得几近中暑下垂。但它一旦与风携手,就会奏出有温度的热曲,树叶在微风中轻声细语,就像孩童的清唱声。
中午,人们忙了一上午。午饭后,他们感到疲倦,放松四肢,躺在平板床上睡着了。 此时,太阳高挂,大地一片翠绿。 只有母鸡在房间里忙碌,因为现在是产蛋旺季,大家轮流筑巢生产。“咯-咯-咯-咯”的歌声此起彼伏。 据说母鸡下蛋后用高亢的曲调唱歌是一种骄傲,是一种兴奋的表现。他们很高兴自己完成了一次生殖过程。
黄昏时分,鸟儿累了。回到巢穴后,它们叽叽喳喳地闹了一阵子。然后,它们在树枝间渐渐变得安静;鸡群边走边聊,男女老少悠闲地钻进鸡笼,进去,叽叽喳喳地互道晚安;猪回到了谷仓,牛回到了棚里。偶尔,一只不听话的牛落在后面,悄悄地在稻田里舀了一把。被牛舍发现,一鞭子抽在它背上,它“哞哞”一声朝棚里跑去。
晚饭前后是村里最忙的时候。 工作结束了,胖乎乎的牛从地里回来了。 农具的当啷声和庄稼汉在池塘边洗手洗脚的声音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猫狗吠叫,不同年龄的叫声或稚嫩或浑厚。 人们的声音也空前响亮。男人聊庄稼长势,女人喊调皮孩子回家...有人觉得屋子里热,孩子们把桌椅砸向屋外的大树,接着是碗和筷子的碰撞声。
夜晚,摇曳的月光溅落,落在香喷喷的热腾腾的米饭上。 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 “咂巴咂巴”的吃饭声、热烈的争吵声、朴实热情的笑声一起响起...
夜幕降临,月亮高挂,小动物出现。 千千昆虫乐团的夜曲来自四面八方。 最小的东西是蚊子的飞行声,它们融入大群,像乌云一样漂浮在大地上。 还有蝙蝠的“沙沙”声。蝙蝠看起来很漂亮。它们薄薄的翅膀是美丽的黑色,它们飞得很快。他们在村子上空东张西望,好像找不到家一样,引得孩子们嬉笑追逐。 泥土里的昆虫,田野和池塘里的青蛙,把乡村之夜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伴随着大内河水的流水声,工作了一整天的人们,吃完晚饭,忙完繁琐的家务,圈起畜禽,来到大内防洪堤上乘凉。 人们摇着芭蕉扇,穿着短内裤,以各种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奇怪姿势躺着,重复着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不知道躲在哪里的夏虫也时不时和人“较劲”。 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无忧无虑地唱着歌或玩着游戏,手中晃动着蚌壳,鹅卵石撞击壳壁的声音清脆可闻。
渐渐地,月亮爬上了屋顶,狗狗们躲进了窝里,连吠叫的兴趣都没有了。这些猫躲进了自己的世界,享受着生活的温暖。随着“咣当,咣当”的关门声,村子延伸开来,变得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