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从一而终”一直都是个美德。
无论关乎爱情、事业这样的人生大事,还是爱好、习惯这样的生活小事,你只要能一贯地将其进行下去,茶余饭后提起时,便会惹人钦佩羡慕。
我们从小就被“坚持不懈”、“有始有终”、“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这样有明显褒贬差异的词限定着,仿佛“羌中道而改路”永远让人羞愧,只要耿直地坚持就一定胜利。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成功,几乎没有从一而终,都是几经辗转才敲定事业的终局。
华为董事兼CEO任正非,曾说过:“ 个清晰 向,是在混沌中产 的,是从灰 中脱颖 出, 向是随时间与空间 变的,它常常 会变得不清晰。”
从一而终的成功是种幸运
“不要你命令我,我希望你下地狱!”
“我不恨我父亲,今天我所有的成绩都要感谢父亲。”
这两句话,都是钢琴大师郎朗说的。
只不过,第一句是在他童年,被父亲逼迫练琴时失态所说;第二句是他成名后,回忆与父亲的争吵时所说。
郎朗的成功是从儿时就被父母设计好的,直到他功成名就之时,他压抑的童年才被印证是值得的。
从结果来看,郎朗无疑是幸运的。这份幸运源于他童年时父母的坚定,也源于他从一而终的坚持。
说实话,我很羡慕那些从孩童时,就能发现和认定自己事业的人。
即便终生事业是被设计好的,又如何呢?谁会拒绝成为一个钢琴大师呢?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的事业,都不是从一而终的,而是不断地发现、尝试、推翻、再发现,如此循环,直到精疲力竭、精神无望到躺平,或认定后不渝坚持、最终收获成功。
洛奇·马西安诺,一个从未被任何人打败过的拳王,20岁前没练过拳击;
美国国宝级动作演员,史泰龙,24岁之前只演过成人电影;
以水彩画闻名于世的大画家,梵高,27岁之前却只画过素描;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艾伦·里克曼,28岁之前没接到过任何角色;
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48岁之前是卖盐的,甚至还进过监狱。
我们生来迷茫,这是常态,也许上帝也不知道你该去做什么。但总有一些人,不懈追寻,跌跌撞撞,终究找了自己事业的终局。
沉没成本可能束缚你的一生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除了金钱,也包含时间和精力。
在你我的生活中,沉没成本无处不左右着我们的决定。
吃了几口的苹果,即便发现很酸,也会忍着难吃继续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