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他的人生已经足够悲惨了,可谁曾想到,命运的捉弄还没有停止。
妻子因患癌离世,没走出丧妻之痛的欧维,又被公司提前安排了退休。
一次次对生活重拾希望,又一次次被打击;一次次与周围人建立感情,又一次次被切断。
他开始放弃对生活的期待,变成一个看似不近人情、性情乖张的人。
在外人面前,他越来越沉默,不对任何人说起自己的经历,也不爱跟邻居来往,他唯一的倾诉对象,就是索尼娅的墓碑。
他知道,有些事情,只能靠自己消化,既没人可以说,说了也没人会懂。
只有把自己封闭起来,才不用面对新的伤害。
泉道君想说,当一个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很可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让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也许是至亲的离开,也许是恋人的背叛,也许是事业上的失败,巨大的打击让人无法承受,才会用沉默保护自己,隔绝和外界的联系。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充满无助和煎熬,只有足够真诚和有耐心的人,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
![](http://imgq8.q578.com/ef/0810/b9be6f6e9aa87ed2.jpg)
与周围人不同频,不愿勉强合群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喜欢沉默?
有个高赞回答是:
因为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话无人可说。
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我们这一生都在寻找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
越是个性单一,越容易遇见相似的人;而精神世界越丰富、个性越强,往往越难找到同类。
就像一双好看的鞋,往往不是百搭的,只有那么几套恰到刚好的衣服,才能凸显它的价值。
不愿勉强合群的人就是如此。
当他在人群中找不到有共同兴趣爱好、三观相似的人,就很难跟人交心。
别人的话题,他们未必感兴趣;他们的观点,别人未必能理解。
但出于礼貌和尊重,又不得不假装迎合,这就会让社交成为一件既消耗时间和精力,又让人心累的事情。
如果这种社交能带来回报,他们还愿意附和别人,如果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就会放弃无用社交,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比如说阅读、写作、画画,这些事更有乐趣,也更有价值,他们就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