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理想的生活?”
其中有个教授是这样说的:“到了某个年纪你自然就会顿悟,身外之物根本没那么重要。
低配的人生才是最踏实、最稳定的。”
人生在世,如同树木一般,存有春夏秋冬。
人也一样,到了老年时期,也就意味着生命来到了冬天了。
再怎么折腾,也只不过是瞎琢磨,不如及时地过上低配生活,让自己学会收住心思,减减配置,过好从容自在的余生。

1:物质低配
当你老了,自然对于很多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就下降了,对于新生事物也没有了多少的乐趣和好奇。
相反,在懂得了人这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前提下,就知道了该选择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再耗费大把时间和精力在物质层面上,而是多拿出一些心思放在家庭、精神层面上。
人到老年,请及时让自己过上低配的生活。

海明威说:“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微少的。”
正如著有《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斯蒂芬·金,他在创造的时候,会自觉地遵循“小桌子理论”。
何谓小桌子理论?就是在他写作的时候,只需简简单单的一张小桌子,桌上摆放的写作工具也简单,一盏小小的台灯,一沓稿纸,别无它物。
哪怕他在作家界取得了一定的名望,也赚了不少的稿费之后,斯蒂芬·金还是一如既往保持着惯有的写作习惯。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一个人稍微不去深度思考,不去认识自己的话,就很容易在现实当中被带跑偏,看似在支配物质,实际上是反过来被物质所桎梏。
仔细想想,我们大部分的欲望,以及穷尽一切也想要去达成的目标和极尽一切也想占有的东西,到最后却成为了我们的心结,成为了生活当中最大的羁绊。
所以,及时地降低物质欲望,减少对外界事物的过度期待,才能逐渐减轻心理压力,让自己过上更为踏实而自在的人生。

2:选择越多,幸福就越少
心理学家施瓦茨提出了一个“选择悖论”的概念,意思就是说,越多的选择,反倒越难以选择。
正如一个人纵使可以做出选择的条件有很多,但这种看似自由,也觉得轻易的选择,却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
其实,看似自己所拥有的,也可能只是一种包袱。
正如很多人哪怕牺牲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也要逼着自己在大城市里买一套房,就算交完了首付,但发现自己的时间全部被挣钱给占据了,自然生活质量也就骤然下降了。
这种逼着自己压缩了生存空间,还不断地自我压榨的选择,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看似买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房子,觉得往后就定然会幸福到底了,却偏偏发现生活越来越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料方向进行下去。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子,不是非得得到了自己心仪的,喜欢的,日子才能好起来。
好多时候,我们脑子里所想的,所想要的,并非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也并不一定就是自己所需要的。
所以,多选择一些可以提升自己的决定,少选择一些可有可无的事物,提升精神修行。
比如说,多读一本书,少买一款刚入市的新衣服,多深度思考一下生活,少刷一些短视频。
删繁就简,大道至简,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修养出一颗丰盈的内心。
尤其是当我们老了,更要有一颗理性、克制和从容的内心,不去攀比,不去比较,也别去多虑,给生活做减法,给人生留存升华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