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方式,包括我自己在内,已经深深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快三年了。这近三年的时间里,仿佛一切都变得跟过去的生活经验大不相同,个人感受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字:慢!不再如疫情来之前那样的忙忙碌碌,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感觉一切都变得慢了下来。只是这慢,更多的时候是被迫的,内心不能躺平的焦虑时不时与慢冲突着,想要寻找一个突破的,或者熨贴的平衡途径。于是乎,生活里重新遇见了酒与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谋生的关系,也或许是生活的年头和许多的朋友一样比较久远的遇见,疫情发生前好些年,做过贵州的酱酒专卖行当,也深入山间林下看过许多的四季茶园。对酒、对茶,一直怀有一种当属自然奇妙馈赠的亲切。只是疫情前,认知里更多偏重于生意,疫情后至今,认知里更多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相融与亲近。
酒之起源
酒,在我们中华文化与生活里,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众多正经野史、百家杂记中,所记酒的源起有五千年之久远。酒的起源,又有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三种主要的传说。
猿猴造酒
所谓猿猴造酒,即猿酒,是说古代猿猴生于黄山或南方多地山野,猿猴集所采瓜果百花于石窠,聚而自然发酵成酒。这样产生出的猿酒,想来度数低而甜味重,富含营养,猿猴偶食而喜之。后来不知哪一次人类发现了猿酒,亦甘之如饴。对猿酒人猿皆喜食,以至于人猿相争,个别窃猿酒的人类还成为了防盗酒埋伏着的猿猴聚而攻之的牺牲品。
仪狄造酒
所谓仪狄造酒,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较详述于《战国策》。 《吕氏春秋》只见四字记述“仪狄作酒”,《战国策》记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就是说夏禹的女儿给父亲准备饮食,让仪狄作酒进献给父亲饮用,夏禹一喝觉得这酒好喝得不得了!恰恰夏禹又是一个清醒自律、有格局和有远大追求的人物,立马表示要远离仪狄,实际就是要远离酒的诱惑,诤言于后世,说“今后一定会有贪杯好酒误国的君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康造酒
所谓杜康造酒,传说是黄帝或周秦时代一位叫杜康的人“有饭不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把剩饭倒进枯桑树中,发酵有时,无意中造出了酒,更因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而名扬天下后世,成为了中华酒的始祖。
快酒
以上三种主要的酒的源起,均传递出来两个主要的信息。一则需要有自然产出的富含淀粉类瓜果百花经过恰当的发酵醇化过程而产出酒,我更愿意相信猿猴造酒,而人遇而学习模仿,从而学会了造酒。至于是谁,总要有个代表人物,那就杜康也。一则无论是懵懂的猿猴或者善于观察总结学习的人类,都因酒能让人情感激越提升几个八度,能让人更主动、更勇于敞开胸怀直抒胸臆,能让人暂时放下平日的自我,能让人有机会排遣出平日所压抑的心绪而得以放松,是谓不破不立,也因此,如果必须只用一个字来描绘酒的品性,非“快”字难以表达酒的性格。是谓“快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