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弃光伏组件回收需求巨大,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球第一,面临的“退役潮”更加汹涌,需更好地应对挑战。
(文 | 本报记者 朱妍)
8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发展先进高效的光伏产品及技术”列为重点之一,其中要求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就在前一日,工信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光伏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碳足迹核算,加快废弃组件回收技术、标准及产业化研究”。
废弃光伏组件回收需求巨大。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8000万吨、约43亿块报废光伏组件需要处理。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球第一,面临的“退役潮”更加汹涌,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
“实现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内的真正绿色”
组件退役回收被视为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同城约会账号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产业从源头到终端的绿色无污染。
“从原材料生产、电池片制造、组件加工,再到系统安装与运营等环节,如今均已实现环境友好要求。废弃组件随意处理会滋生许多环境问题,做好回收利用有利于实现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内的真正绿色。”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冬容给出一组数据,以早期250瓦组件的重量计算,1吉瓦组件约8万吨重;选取2013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约19.2吉瓦来算,到2038年将产生153万吨废弃组件,尚不包含报废组件、技改被替代组件;直至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已超过3/4。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周罡告诉记者:“行业将在2025年迎来第一波光伏组件退役潮,规模预计超过12万吨,关注回收工作刻不容缓。”
在王冬容看来,开展回收业务不只是出于环境因素。“废弃光伏组件仍包含着有价值的组分,比如70%的玻璃、18%的铝、4%的半导体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其他尖端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实现循环利用,不仅能减轻生态环境影响,还可以降低资源提炼的耗能、减少对原生资源开采量。此外,从当前欧洲废旧光伏组件回收过程来看,整个运作与管理流程包括收集、登记、运输、回收处理以及循环利用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员参与,就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
“仅靠收益驱动组件回收利用难免产生问题”
认识有了,行动还要跟上。然而,在“最后一公里”路上,不少堵点有待打通。
首先是技术应用。王冬容坦言,当前三种主流回收处置方式均有难以克服的缺点,技术提升迫在眉睫。“热处理法可以让组分完全化为灰烬,但其过程会排出有害气体,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新的污染。化学溶剂法实现了电池板完整分离,由此产生的有机废液处置是一道新难题。此外,还有物理机械法,没有充分分离各组分,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是逐渐暴露的乱象。“部分废弃组件在电站现场随意堆放,这是违反《固废法》有关规定的。由于处理通道、流程不畅等原因,产废单位难以将其交到处理单位手上,后者渴望拿到废弃组件却缺乏途径,迫切需要打通中间环节。还有些生产企业将组件交由一般固废处理单位,也没有对后续流程及实际结果进行管理,引发无序处置等问题,如何引导废弃组件进入合规渠道也是关键。”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杰举例说道。
“部分小作坊无后续环保成本,反过来还付费给组件企业进行回收。一些无处理能力的企业简单填埋、焚烧处置,非但没有解决环境问题,反倒带来更多污染影响。”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荣刚认为,下游处理企业鱼龙混杂,暴露出行业缺乏准入门槛、缺少管控监督机制等现实问题。“目前,业内并无专门针对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处理的专项政策。”
周罡也注意到当下回收环节的乱象。“当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回收体系,回收利用标准也在编写中。缺乏相应的政策约束,仅靠收益驱动组件回收利用难免产生问题,甚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格局。”
“在迎来回收潮之前形成实操性强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