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品异地恋,你的婚礼姐妹淘
文 | 刘南豆
编辑 | 张颖
上映 10 天,票房破亿,在影院营业率不足 70% 的状况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然超出大部分映前预期。而之所以面对撤档潮能勇敢留下,成本可控一定是大前提,保证公司能算得过来这笔账。
令人不明就里的是,影片至今豆瓣仍未开分。打开豆瓣短评,排名前列的热评留下了疑惑," 真不知道一直批量复制这种国产爱情片有什么意义 ..."
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意义不明很正常,但从一家企业运营的角度,青春片对于光线的意义十分明确。一直以来,光线都是国内营收最为稳定的上市影企之一,而作为其 " 招牌 " 的青春片,为这种 " 稳定 " 贡献良多。
这背后既有青春片自带的特质使然,也有光线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原因在。二者之间的极度契合,让其他影企难以轻易分到这块 " 香饽饽 ",青春片也需要依赖光线的 " 触角 " 走到其受众的眼前。只不过," 稳定 " 之下亦有隐忧,观众对于 " 流水线 " 般的青春片正在逐渐失去信任,如果一直保持类似的生产方式," 财富密码 " 或许终究会迎来失效的那天。
光线选中青春片
直到 2021 年财报发布之前,光线传媒上市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净亏损,这对于一家影企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并且,此次录得亏损并非由于主营业务缘故,而是 2021 年非上市企业全面执行新准则后,光线投资的两家合伙企业调整对其投资项目的核算方法所导致的。在 1 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光线预估盈利 1.7-2.2 亿元。
电影行业向来是看片吃饭,而影片票房爆不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影视公司的经营最难求的就是一个 " 稳定 "。但光线在 " 稳定 " 方面却是一把好手,不仅主营业务持续保持盈利,在资产负债率方面也一直维持在低位。
而青春片,也是光线收入中最稳定的贡献者。毒眸(ID:DomoreDumou)翻阅了光线传媒自 2013 年至今的财报,除 2019 年之外,每年财报中提及的 " 影视剧收入前五名 " 的项目中均有 1-2 部青春片,足见其重要性。
青春片的风口,光线本就是造风者。2013 年,由光线影业出品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上映,席卷 7.19 亿票房,成为当年年度票房第三。自此之后,国产青春片迎来井喷,光线也陆续推出了《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等影片,均取得了 4.5 亿以上的票房。据艺恩《2021 国产青春片类型研究报告》显示,自 2013 年至今,光线无论从数量还是票房上来看,都是国内布局青春片领域绝对的头部厂商。
但其实,光线抓住的风口远不止一个,偏只有青春片是吹得最持久的那个,也是和光线的理念最契合的一个。
在《致青春》之前,光线的第一个爆款是《泰囧》。2012 年上映的《泰囧》,是中国首部票房超过十亿的国产电影,并且真正打开了中国电影的增量市场,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光线最终分得票房收益是总票房的 38% 左右,即 4.33 亿元,而据财报显示,光线 2012 年总收入为 10.34 亿。光是这一部电影,就占到年收入的 40%,而这部影片的制作费用和宣发费用加起来也不超过 6000 万。
" 以小搏大 " 是光线一直以来的核心策略,不论是《泰囧》还是青春片都符合这一规律。但有所不同的是,尽管喜剧也是中国电影一直以来的 " 财富密码 ",但光线并没有走上深耕喜剧品牌的道路。
有电影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毒眸,喜剧对于编剧和导演的调性依赖非常强,它往往是有着强烈的个人或者品牌烙印的,比如徐峥、宁浩或者开心麻花,风格各不相同。但青春片相较之下,对创作者的依赖度会更小,大的制片公司就能去掌握一些规律,把它做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形式。同理还有动作片、警匪片等等,在好莱坞,它们是最能形成 " 流水线 " 生产的类型,也是产生最多票房、最成熟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