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光线用 23.83 亿元的现金和自身价值 23.99 亿元的股票,一举拿下了猫眼 57.4% 的股权。猫眼的接入,让光线在地网之外也占据了互联网渠道,这一方面让光线投资的影片在营销上更具主动权,对于投资成本普遍较低的青春片而言,营销更是关键一仗;另一方面,购票平台中产生的数据甚至可以作用到生产端,让本就不难复制的青春片生产线,更直接把准受众喜好的元素。
同时,由于青春片天然不需要大量特效镜头、复杂置景,主要成本大致就围绕演员片酬、IP 购买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光线也把成本降到了最低。
光线自身就在积极开展艺人经纪业务,并将其与青春片战略紧密结合,给新人亮相的机会,新人的低片酬也反过来降低制片的成本。更深层的逻辑是,对于艺人来说,其未来的成长路线在大的产业链中可以有一个整体规划,在不同的阶段可以选择接拍合适的作品;对于影片来说,主演在宣传周期中也可以完全配合片方安排,省去了沟通成本也保证了宣发效果。比如近来频频刷脸的辛云来,自去年《五个扑水的少年》首次担任男一号之后,今年共有 3 部青春片上映,几乎成了青春片专业户。
在 IP 购买上,光线的青春片 IP 来源如刘同、饶雪漫、落落等人均与光线有着深度合作的关系。刘同是光线影业副总裁,饶雪漫也在其 IP 改编的电影中出任编剧,旗下公司为影片联合出品方,落落是光线多部青春片的导演。近几年光线出品的青春片也并未完全依赖 IP 改编,如《你的婚礼》《以年为单位的恋爱》《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等影片都是原创剧本。
在青春片领域形成品牌效应之后,一些想做青春片的 IP 方和从业者也会主动找上门来合作。比如改编自日本电影的《五个扑水的少年》,日本版权方正是看中了光线在青春片领域的产业优势,才主动寻求改编合作。
就像一所 " 重点高中 ",和青春片极为匹配的产业链就是光线的 " 师资力量 ",在这样的招牌下,每年收取的都是整个地区最优秀的 " 生源 ",从而进一步奠定了其产业优势。
而对于青春片这一类型来说,在 2017 年陷入颓势之后,是光线的全产业链基础给予了这一类型能够走出依赖大 IP 和流量明星困局的方式,并精准地找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所对应的受众,延续了其生命力。
稳定下暗藏隐忧
即便青春片的特质和光线的理念如此匹配,它也不是永远的 " 铁饭碗 "。屡屡盈利的表象下,观众的信任危机正在暗涌。
首先是看似稳定下来的受众群体,实际上正在有所松动。面对这一届年轻人观影习惯的变迁,以年轻群体作为主要受众的青春片,受到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根据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产业研究处的一项电影观众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观影意愿中,24 岁以下群体观影意愿最低。相较于过去长期养成观影习惯的中青年群体而言,宅家网上娱乐或线下剧本杀、密室等活动,都在逐渐丰富年轻人的娱乐选项。尤其是成长在疫情中的一代,影院不再不可替代。
更关键的是,同质化青春片的泛滥正在消耗观众信任,已经成为了不再被期待的类型,被同档期口碑佳作超越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样是来自这一调查,在 " 引起观众关注的影片主题 " 投票中," 爱情 " 主题仅排在第五位。而在 " 影院上映影片中缺少的影片类型 " 投票中," 爱情 / 青春 " 甚至排在倒数第一,意即观众认为当前市场中最不缺的就是青春爱情片。
毒眸也曾在此前的文章中分析,从情人节档到五一档,均展现出了口碑对于青春片票房走势的影响——在吃完了初上映时情侣约会刚需的红利之后,口碑一经散开,票房曲线立刻开始崩坏,并被同期影片超越。
但实际上,自 2018 年触底反弹之后,青春片并非没有涌现过佳作。尤其是打破了青春片票房天花板的几部作品,基本上都是属于叫好又叫座的类型。比如 15.58 亿票房的《少年的你》和 14.33 亿票房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二者都在青春的背景之下加入了如校园霸凌、癌症等更深刻的母题,而非局限于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