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伟
近日,苹果、华为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自己的新款智能手机产品。从2G时代的数字化语音通信,到3G时代的多媒体通信,再到4G时代的全IP和5G时代的万物互联,人机的交互深度正在逐渐增加,愈发智能的手机产品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微型的计算机产品,因此它的演进遵循着IT产业的特定逻辑——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为什么一款智能手机刚推出时,价格这么高?为什么几年后,这款手机的价格会大幅度回落?为什么厂商要不断推陈出新,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推出一款新品?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大意是:集成电路芯片内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番。英特尔公司用它几十年的产品历史,至少证惠安县同城交友明这一假设从20世纪70年代直到今天都是适用的——
1978年,英特尔推出了16位的8086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仅仅集成了不到三万个晶体管,因此它的性能当然也是极其有限的;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先后推出了80286、80386和80486处理器,这几款处理器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确实是大致按照摩尔定律中所说的“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加的;在Win7时代,英特尔推出的酷睿双核处理器,集成了近三亿个晶体管,如果把它跟1978年推出的集成了三万个晶体管的8086处理器相比,也是符合摩尔定律的。摩尔定律对摩托罗拉等其他造处理器的公司也同样适用。
有人说,我不是IT从业者,为什么要关心摩尔定律?其实摩尔定律关系到消费者的钱袋子。每隔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会翻一番,换言之就是:今天刚刚推出的硬件产品的价格一定很高(因为芯片的研发成本很高),但这个价格理论上18个月后就会降一半,因为18个月后就会出现处理器性能优越一倍的计算机产品,而且此时厂商也已经把芯片的研发成本收回来了。
这一推导,对消费者当然是重大利好,但对IT厂商而言却是灾难性的。如果18个月后,某家厂商没有推出采取最新处理器的新产品,那么它可能就会面临营业额腰斩的危局——对此,谷歌前CEO施密特有过系统阐述。现实中,很多纯做硬件的公司,确实活得很艰难,很有危机感,总是感觉寒气逼近。
然而,吊诡之处,正在于此。几十年来,我们消费者真正购买过18个月前推出但今天价格腰斩一半的产品吗?恐怕微乎其微。有人说,可能是因为消费者没那么算计。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IT产业除了有摩尔定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有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安迪-比尔定律,后者这只大手,紧紧笼罩在IT生态链的上空,甚至控制着IT产业的基本活动。
安迪-比尔定律中的“安迪”,是指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就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计算机处理器市场上,英特尔公司几乎处于垄断地位(AMD公司可以勉强分一杯羹);在操作系统市场上,微软又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计算机制造商卖计算机,必须要搭配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特尔和微软就几乎主导了IT产业的动脉。这是安迪-比尔定律的前提条件。
那么,安迪-比尔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其实就是随着计邳州交友网算机语言的进步,微软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越来越大的新版本,对处理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微软会停止对旧版本操作系统的服务,许多应用软件也无法在旧版本操作系统上运行——譬如说,二十年前的联想昭阳笔记本,在那个年代可能花了数万元巨款买到,但如果一直用的是Windows98系统,那今天可能形如废铁。因此你总是要更新系统的,而更新系统就意味着也要更新处理器——那你就需要买新硬件了。
讲到这里,安迪-比尔定律可能有助于解答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手机用了很长时间后,会变得如此卡顿?其实可能是因为操作系统没有及时升级,或者新下载应用软件是基于最新操作系统和最新处理器设计的,旧马拉新车,有些吃力。所以18个月后推出的新版本处理器,本身速度确实很快,但这种“快”,用户很难感觉到,因为再快的速度,也会同期被更新、更大、更复杂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消耗掉。因此,用下面这句名言来形容安迪-比尔定律再合适不过:“安迪给予的,比尔都要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