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与车企的合作中,三家企业都不只满足于供应商的关系,而是希望通过与车企合资建厂、股权投资等形式完成深度捆绑。宁德时代与六大国有车企均达成合资建厂或者股权层面的合作,LG新能源和本田、通用在美国合资建厂,比亚迪也与一汽在长春共建动力电池厂。在赵振越看来,在这种模式下,电池企业出电芯技术,车企主导装车集成,双方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形成更加稳定的供求关系。同时,双方技术交流更加频繁,有助于更好发挥彼此优势,进一步推动电池技术的改进升级。
产能扩张赛白热化
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和大规模量产能力成为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大众集团在自建电池厂时曾表示,在电动汽车时代,规模化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在燃油车时代的重要性。
在供应链方面,从最上游的锂矿、锂盐,到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制造设备等,宁德时代、LG新能源和比亚迪均有较为完善的布局。例如,从上游资源看,宁德时代深度绑定天宜锂业,并投资参股北美锂业等外国矿业公司;LG新能源与澳大利亚锂矿商Liontown Resources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比亚迪与融捷股份、盛新锂能、西藏矿业等多家国内锂矿企业深度合作。此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汽车芯片、底盘、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技术等方面也有延展布局,形成产业链一体化闭环。
在产能方面,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动力电池供应出现缺口。SNE Research预测, 如果以2021年年初的产能规划进行计算,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销缺口将达到37%,装车缺口将达到25%,且持续维持供需紧张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LG新能源和比亚迪相继加快扩产步伐,扩产竞赛进入白热化。
宁德时代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大举扩张产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7月,宁德时代披露的扩产投资金额已逾800亿元,投资项目包括山东济宁电池基地、匈牙利电池工厂、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等。现阶段,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范围内投建12座生产基地,加上与车企合资产能,预计2025年产能超过670吉瓦时。有观点认为,2022年底,宁德时代产能就将超过400吉瓦时,叠加匈牙利扩产产能后,总产能规划或将超900吉瓦时,遥遥领先其他国内外电池厂,可保证全球35%以上装机份额。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形成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能够及时响应海外客户的需求,保障太瓦时(Twh)时代的交付和供应。
LG新能源将扩产重心放在北美。今年以来,它已宣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亚利桑那州等地建设电池工厂。前不久,LG新能源还和本田举行签约仪式,商定投资44亿美元在美国合建动力电池厂。目前,LG新能源在美国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拥有两家建成的工厂,在田纳西州、密歇根州的合资工厂正在进行建设。LG新能源高级副总裁申荣埈表示,预计到2025年,LG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将产能将提高至540GWh,其中北美地区产能占比将超过40%。
比亚迪的产能扩张主要聚焦国内。据统计,今年以来,比亚迪陆续在襄阳、长春、盐城、贵阳等7地签约、落地电池生产基地,预计新增规划产能达187吉瓦时。再加上去年新增及扩建的芜湖、滁州、西安等基地,预计到2025年实现产能规划600吉瓦时。
谈及电池大厂加速出海的原因,曾佑鹏认为,欧洲、北美等市场本土电池厂商未真正崛起,在全面电动化的过程中有很大提升空间。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需求约占据了全球的1/3,但电池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而北美汽车的电动化率还不到10%,为电池大厂带来很大市场空间。
赵振越认为,当前,头部车企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全球化优势的供应商来降低投入和成本,这促使电池大厂加快出海建厂的步伐。而比亚迪属于整车厂商,海外扩张起步较晚。但随着其电池业务整体分拆独立上市,从内供全面转向市场化,或将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或将迎来第二轮重组
目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样,性能各有不同。按照材料体系来划分,分为磷酸铁锂和三元;按照封装形式来划分,分为圆柱、方形、软包电池;CTP、CTC等电池结构创新也层出不穷。但总的来说,长寿命、真安全、超快充、高比能是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方向,也是市场的主流需求。
![](http://imgq8.q578.com/ef/0914/a4ad148239065b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