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暗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发生于皮脂分泌活跃的部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遗传性皮脂溢出素质的基础上,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的寄生与繁殖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刺激皮肤蜜桃交友产生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表现为颜面及躯干部的红斑及油腻性鳞屑。搔抓可继发感染、甚至发展成红皮病。泛发及严重的脂溢性皮炎应排查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可能。
发生在头皮的脂溢性皮炎同城交友聊聊天有两种类型:
① 鳞屑型:常呈红斑并有小片糠秕状脱屑,可引起头发稀疏或脱落;
② 结痂型:多见于肥胖者,头皮上有厚的油腻性结痂,痂下炎症明显,间有糜烂、渗出。
三、诊断
- 发生在皮脂溢出的头、面、前胸和背部。2.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2、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
4、使用温和润肤乳,加强控油与保湿。
(二)外用药物治疗治疗原则:去脂、消炎、杀菌、止痒
硫磺、水杨酸制剂,具有抑菌、除屑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以及环孢素a等,适用于中至重度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
中效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指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剂、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乳膏及洗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及软膏等,半衰期是1-2.5个小时,可短期用于炎症较重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