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比,两只蚂蚁在一张纸上爬行,它们爬得老卖力了,但是在一旁的人看来,这点距离连纸的边缘都出不去。
这两只蚂蚁是入侵物种,人类坐飞机将它们送回南美的老家,对于蚂蚁来说,它永远不可能自己从亚洲爬回南美洲。
类比下来,太阳和其他恒星就是这两只蚂蚁,再怎么运动也就在一张纸的范围,地球对于它们来说就是宇宙。
所以,不是星星的位置不变,是这个变化比起宇宙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不要提人眼观察。
如果想要用肉眼看到位置变化,需要等待几十、几百万年,但是一个人的寿命能耐心等待到那一天吗?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几百年的时间也观测不到位置的变化,因此中世纪的星象图,现在也可以用。
想要看到一颗星星的位置改变,可能要从200多万年前人类刚诞生的时候观察,那个时候说不定还没有今天的一些星座。
此外,恒星们虽然在围绕银河中心的黑洞运转,但是这些运转不是杂乱无章的,短时间内会维持相应的位置。
注意,这个短时间是针对恒星的公转周期来说的,不是人类意义上的短时间,几百几千年对于一颗恒星来说,就是很短的时间。
还有就是,太阳的公转周期太长了,大约2.7亿年,别说人类了,有几个物种的历史敌得过这么长时间。
这就好比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看尽一个月的月相,如果想要在太阳上看其他恒星的变化,那就得2.广州斯达互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交友7亿年才能看尽其他星相。
说白了,就是人类的寿命太短,太阳的运动距离在宇宙中太短,都是太短惹的祸。
然而,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的寿命观测不到,可是能预演未来几百万甚至几亿年的变化。
天文学家可以连续观测同一颗恒星,将它的运动数据写入程序,通过电脑模拟它未来的运动走向。
比如,人类就模拟出了北斗星10万年年后会变成“北铲星”。
同样的,利用电脑程序还可以模拟出10万年前的北斗星,那个时候北斗星斗部分的那颗天枢星,距离第二颗天璇星很远,并且位于第四颗天权星的斜上方,形状也不是“斗”。
不过,天文学家们发现,夜空中的确一些恒星比以前暗淡了。
2015年,瑞典国家天文台使用望远镜对豺狼座方向进行观察,并拍摄了一张照片,对比2007年同一位置的照片后发现少了一颗星星。
这让人想到了黑洞的吞噬,毕竟我们太阳的公转就是在黑洞的驱动下发生的。
银河的黑洞
黑洞是超大质量恒星死亡之后的形态,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它们当然有大有小。
天文学家根据恒星演化模型推断,银河系中的黑洞超过了1000万个,甚至有可能在上亿个。
人马座A*的质量在目前发现的黑洞里面并不算最大的,相反,它还显得比较小。
比如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的M87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