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科学以发现新现象、探索科学规律为目标,取得科学成果是空间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评价依据。
本文回顾了2021年全球空间科学重要进展、美欧俄中等国家和地区组织最新空间科学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新发射的空间科学任务平台和新选定的未来任务。
空间科学利用空间飞行器平台开展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太阳物理、太阳系探测、空间地球科学、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验,是航天事业的重要活动之一。
2021年空间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 “雨燕伽马射线暴”等任务首次观测到潮汐破坏事件中发射的高能中微子
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雨燕伽马射线暴”等天基和地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黑洞撕裂恒星事件(即潮汐破坏事件)AT2019dsg中发射的高能中微子。
这一发现也是第2次将高能中微子与系外天体联系起来。长期以来都在理论上认为潮汐破坏事件可能会产生高能中微子,此次发现首次将理论与观测证据联系在一起,但该事件并未按照理论预期的时间和方式产生中微子,未来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任务团队正式发布伽马光子科学数据,有望为宇宙起源、暗物质探测等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或发现早期宇宙超大质量黑洞的超长粒子射流
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高精度观测能力,对超大质量黑洞PJ352-15(诞生于大爆炸后约10亿年内)进行观测,最终在距离黑洞约16万光年的位置探测到了X射线喷流。
PJ352-15的创纪录的射流长度表明,为射流提供动力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增长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证明了对遥远类星体的X射线波段观测是研究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成长的关键方法,有助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