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学成果。

“天问一号”首次成功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3大目标,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祝融号”火星车 来源:国家航天局
美国“火星2020”任务漫游车“毅力号”于2021年2月18日成功着陆火星,将对Jezero环形山开展为期2年的科学考察,搜寻古代生命迹象,并采集和存储样本,以待日后其他任务将样本送回地球。
2021年4月,“毅力号”上搭载的小型自主旋翼飞行器“机智号”成功升空,标志着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上的有动力受控飞行;火星氧气原位资源利用实验基于火星稀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备出氧气,标志着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上制氧。
2021年9月,“毅力号”成功采集到首个火星岩石样本,取得历史性的里程碑成就。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 来源:NASA
- “洞察号”揭示火星内部结构
基于“洞察号”(InSight)地震仪的探测数据对火星内部结构的首批研究成果于2021年7月登上Science封面,3篇论文分别总结了对火星壳、火星幔和熔融态火星核的研究发现。
火星壳厚度约在24~72 km之间,岩石圈深约500 km,岩石圈下方可能存在与地球相似的低速层。火星壳可能富含起到辅助加热作用的放射性元素。巨大的火星核呈液态,直径约1830 km,意味着火星幔只有一个岩石层。
这是对地球以外的另一颗岩质行星的壳、幔、核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