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流,获得了对产生高速太阳风的太阳结构的新见解,将帮助理解太阳风中扰动的形成方式和原因。
中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号”完整探测到了第24太阳活动周最大耀斑的高能辐射过程,获得了耀斑过程中非热电子的谱指数演化,为理解太阳高能辐射随时间演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观测结果。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揭示月球演化的奥秘
研究证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一类新的月海玄武岩,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其晚期岩浆活动的源区并不富集放射性元素,并且月幔源区几乎没有水。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科研任务的首批研究成果的公布,是人类关于月球研究最新的突破性进展。同时,中国科学院还积极推动月球样品研究的国际合作。
- 阿联酋、中国、美国探测器齐聚火星
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9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希望号”计划运行2年,并可能再延期1年,将实现对火星的全球视角观测,并可每9天完成对火星大气的一次全景观测。2021年2月14日,“希望号”传回首张图片。

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 来源:阿联酋航天局
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5月15日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前者于当日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者随后进入中继通信轨道。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陆续完成着陆平台成像、着陆点附近科学考察,地面成功接收相关数据并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