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护孩子视力得到教育部门
以及全社会的 ,
家长们更是越来越关心孩子的视力健康,
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因为缺乏
科学的用眼知识,
反而会伤害到孩子的眼睛。
比如有的家长因为担心戴眼镜
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而迟迟不给孩子配镜;
还有个别家长一开学
就着手寻找民间偏方,
希望能帮助孩子预防近视。
近视防控这件事儿,
家长有哪些知识误区?
孩子近视了要怎么做?
山东省眼科医院提醒老师家长——
0-6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如果能及早发现眼部异常情况,
更有利于治疗。
01
孩子近视的常见“信号”
家长想要了解孩子是不是近视了,不妨参考以下4个表现,来对照判断下:
1、喜欢眯起眼来看东西;
2、总喜欢揉眼睛;
3、频繁眨眼睛;
4、喜欢凑近了看。
若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可能是近视了,建议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并矫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掌握一些“护眼”的小贴士,以便更好地呵护孩子的眼睛。
那么,青少年儿童近视具体有哪些症状呢?
1、远看模糊,近看清楚。
2、视物时习惯性眯眼、斜眼、歪头,喜欢近距离观看电视。
4、刚开始低度近视,近视进展快,最终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可能合并眼底问题。
5、当近视度数较高,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或当合并眼底损害时,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飞蚊症、视物遮挡、视物变形、视物重影、眼球转动受限、色觉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
“要不要去检查一下配个眼镜呀?”
“可一旦戴上眼镜,会不会就摘不下来了?”
“听说戴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
“那还是不让孩子戴眼镜了。”
关于青少年近视,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误解,认为近视戴眼镜之后就再也不能摘镜,度数会越涨越快,以至于即使怀疑孩子近视,也不敢带孩子去检查,甚至知道孩子已经近视了,却迟迟不敢给孩子戴眼镜。
02
关于近视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戴眼镜会使眼睛变形
眼睛变形是由于近视后眼轴变长的结果,而不是眼镜惹的祸。
误区二:真假近视不分
所谓"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睛过度疲劳而引起的视力下降,可能是短暂性的,散瞳验光以后,表现出的屈光状态是轻度的远视,或者没有近视,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
这种情况是不需要配镜的,很多家长嫌麻烦在眼镜店不经过散瞳验光就给孩子配眼镜,最终让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
误区三:戴眼镜会加重近视度数
很多家长认为戴眼镜会导致近视越来越深。其实,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加深除遗传要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的近距离用眼和不科学的用眼习惯,而佩戴合适的眼镜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
误区四:配镜时会要求把度大型同城交友网数配低一些
配镜要精确度数,不能“过矫”也不要“留余地”。“过矫”可能致孩子戴眼镜后头昏;“留余地”可能诱发近视进一步加深。配镜要做到戴镜后看东西清晰舒适持久。
误区五:散瞳验光有害
散瞳后,孩子会暂时出现看近不清楚、畏光等情况,很多家长担心伤害眼睛就拒绝给孩子散瞳。事实上,散瞳对眼睛并不会造成伤害,是正常检查手段,散瞳验光不仅可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
误区六:不复查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定期让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能明确患儿原有的视力是否有变化以及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如果近视度数有变化需要及时更换眼镜。
误区七:认为近视可以治疗而盲信偏方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戴眼镜,往往会相信很多机构的宣传,认为近视可以治疗进而去尝试各种“偏方”:理疗、按摩、视力眼贴。事实上,目前医疗手段下,一旦近视,是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只能通过有限的手段去控制近视发展。
03
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尤其是高度近视,父母中若有任意一方患近视,儿童近视概率会升高。
2.后天因素:户外活动时间少。不良的用眼习惯,例如坐姿不当、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光线不足。
04
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具体需要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