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祝姚玲 记者 张冰清
小孩子的病来得急,如果状态不好了,一定要及时送医。
这可不是唬人,每年浙大儿院都会碰到因为各种原因而情况特别危急的病例。
近日,浙大儿院PICU、内镜中心、耳鼻咽喉科团队,就又碰到了一个发烧仅一天就病危的孩子。
1岁宝宝发热一天就病危,左肺全白
近日,1岁宝宝亮亮(化名)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爸爸妈妈比较细致,虽然发烧时间不长,还是带他去附近的医院挂了盐水。
当晚,挂完点滴回到家的亮亮病情却急转直下,呼吸急促,嘴唇发绀,家长不放心又带他去附近医院,这次一查胸部CT,左肺竟然全白了。这意味着左侧支气管完全堵塞,左侧肺完全失去通气功能!

亮亮全白的左肺
亮亮的病为何如此凶猛?什么原因所致?医生在片子上看到,支气管内有可疑异物堵塞。孩子病情这么急,是否跟这有关?医生难以下判断,建议他们到更高级别的医院。
于是,救护车呼啸着将亮亮送往浙大儿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发现,亮亮的面罩吸氧流量已经达6L/min,但血氧饱和度只有80多一点,情况十分危急。经过初步诊断,孩子很快被送进了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心)。爸爸妈妈看着收到的病危通知书,有点难以相信这一天来发生的一切。
孩子生病的祸首,是“肺异物”还是其他?究竟是何方“神物”,这么凶猛?
谜底揭晓:原来肺部长出了神奇“树根”
到底是不是异物?气管自己长出的,还是不小心呛入的?怎么把它取出来?PICU会同内镜中心、耳鼻喉科共同商议原因和对策。
考虑到亮亮整个左肺肺不张,左侧主怎样可以在附近约到炮支气管完全堵塞,如果是异物,应该是比较大的异物,取出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窒息,耳鼻喉科硬镜下取更加合适。但是亮亮的父母说亮亮近期并没有异物呛入的情况,外源性肺异物依据不足,于是几位的专家考虑也有可能是塑型的痰栓(内生性异物)。多学科团队经过讨论,由于亮亮目前的血氧饱和度并不稳定,氧需求高,无论是外源性异物还是内生性异物(塑型性痰栓),手术操作难度都很大,亮亮随时都有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
“我们内镜中心,PICU、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的同事都去了,大家一起商量对策,最终制定多套方案,并决定先由内镜中心、耳鼻喉科以软式内镜为主要手段进行检查,假如是痰栓就软镜下处理,万一是比较大的异物,软式支气管镜不易取出,耳鼻咽喉科就用硬镜取出。”浙大儿院内镜中心陶孝芬医生表示,考虑到软式内镜对孩子的伤害比较小,团队首先决定由吴磊副主任医师结交朋友 英文带领团队先用软式内镜来检查。
吴磊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在软式呼吸内镜下谨慎、缓慢地探入亮亮的肺部支气管,发现堵塞气道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塑型的痰栓”,用网篮一套一拉,顺着气管方向巧妙用力,最终成功将元凶——两条白色的树根状物体陆续从他的支气管里拉了出去。
取出的两条“树根”,有约4-5公分长,固体状,肉眼看起来就像乳白色的树根的片断,还有点像梅花鹿的角。这究竟是什么?

亮亮取出的塑型性痰栓
“这就是塑型性痰栓,属于内生性异物,是孩子体内自己产生的,本质上是亮亮自己肺里的痰。称之为‘塑型’是因为这个痰被塑造成了支气管树的形状。”
陶孝芬医生解释道:“患有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气道炎症分泌物过于粘稠,长时间无法咳出,就会形成胶冻状的痰栓,堵在了支气管内。气体出不去、进不来,亮亮就会觉得呼吸困难,肺也逐渐变白了。”
专家提醒:痰在气管固化很危险
尤其要防胸部拍片发现严重“肺不张”或疑似“异物”
小小一口痰,如果在气管固化、塑型,怎么这么恐怖?
“痰在支气管塑型,就跟水泥浇灌一样,把气管完全堵死了,起病急、进展快,还不容易被发现。基层医院往往经验不足难以诊断,同时也缺乏足够的手段把它取出。”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吴磊表示,近年来浙大儿院已收治多起此类病例,每一例都是情况危急。这个孩子发热才一天,左肺就白了,如果不是爸爸妈妈细致,在第一时间送医拍片,又在发现情况后迅速把孩子送来浙大儿院,情况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