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里三汇的当场天,就是一条彩色的河,船从四面八方汇来,人从四面八方涌来。石佛、涌兴、丰乐、岩峰的人从三岔路口涌来;文崇、汇北、汇东的人从北坝、号房渡口涌来;土溪、流溪、汇西的人们从罐垭口涌来;农乐、汇南的人从火柴厂码头涌来;木头、清河、柏林、庞家嘴的人们从州河、舵石鼓涌来。把个三汇镇填得满满当当的,插只脚都难。
三汇当三六九,从我懂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直到现在也没改过。
三汇的当场天,人们齐刷刷聚过来,背着背篼的,挑着炭篓箩斗的,提着口袋篮篮的,摩肩接踵,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甚至,连几条马路的两边、各个梯子及三岔路口都挤满了人。举目望去,满世界是花花绿绿的衣服,满世界是黑压压的肩膀与脑袋。

那时的三汇区政府就设在三汇镇,叫区公所。三汇区,辖汇东、汇西、汇南、汇北、农乐、石佛六个乡和一个三汇镇,人口大约不低于10万。而川东水泥厂,又叫6015或2669,平时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当场天,他们的人也汇到了三汇的海里。
所以三汇当场,也远不止是三汇人的场。丰乐、黎乐、涌兴、岩峰、贵福、柏林、清河、文崇、龙会、土溪、流溪、李馥、度市、木头、草坝的二三十个乡镇的人们都来这里赶场。因此,三汇的当场天,三教九流,藏龙卧虎,确实热闹非凡,故事很精彩。那时如果你在三汇的场上待上一整天,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很多人十天也讲不完。如果听到“柳起,扁担夺背”,或“柳起,开水烫人”,除了第一次赶场的,大家都绝会不回头,反而泰然自若纹丝不动同城男女约会交友网。气得喊的人踢脚绊手,骂骂咧咧。大家也只是咧嘴一笑,习以为常。

所以,大凡懂事的,都不会在当场天大动干戈,搬弄大件物品。但是当场天不置办物什,谁有去赶场呢?除非赶“耍耍场”的——那也是有的,老人、小孩和年轻人,就是走走逛逛看看“西洋景”。
三汇当场天的交易,可谓包罗万象,有工业品,有日用品,有化肥农药等农资用品,也有猪牛羊等牲畜,也有卖耗儿药、打打药的跑摊匠,那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猪石盘,当然就是卖猪牛羊的,几乎渠县、达县、大竹三县的猪牛羊都在石盘上交易。一到当场天,人声鼎沸,到处是猪牛羊的叫声,到处是猪牛羊粪尿的味道,还有猪贩子、牛精精的粗门大嗓,乡下人的吆五喝六。有些人甚至靠捡猪牛羊粪便去卖,也可以挣一个工分或一笔小钱。至于骟猪牛羊的,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靠马路建起了工农旅馆,一边是牲畜市场,一边是农贸市场,还有一边是窑罐市场,就是那些卖缸缸钵钵坛坛罐罐的。那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它装粮食,泡咸菜,也是非常畅销的。
向阳门的梯子上,都是小商小贩的摊点,他们卖着针线,粬药,老鼠药,甚至冰糕,凉水,甜糕,茶叶,鸡蛋。所以,每上一步梯子,我们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把人家的摊摊给跘打了。而渴了的时候,买杯两分钱的薄荷凉水,或买支五分钱的冰糕,那是夏天最好的享受了。

河街是那时最热闹的街了,有卖五金、百货、电器、成衣、布匹的大门市,也有卖土特产的小门市。很多小伙子、大姑娘、小媳妇,都徘徊在这些门市与柜台前,即使买不起,也要过过眼瘾。
那时,河街上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茶馆,有钱有闲有身份的人,就会去要一碗一两毛的盖碗茶,坐上一两小时,茶也喝了,事也聊了办了,书也听了,折子戏也看了,然后下馆子煮碗面或炒份小份的肉丝,畅畅快快吃完,心满意足回家去。乡村很多人羡慕的有钱人的生活,大致就是这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