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ounterpoint数据,去年全球手机产量中,三个国家占据大头,分别是中国(占据全球手机产量的67%)、印度(16%)、越南(10%)。其中,中国的比例相较于2020年略有下降,印度份额却在提升。
不仅是产量提升,印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同样在提升。据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数据,2021年印度制造的手机占据全球11%的市场份额,相比2014年3%的份额进步明显。
产量和销量双双上涨,让印度有望成为新兴市场中最有潜力的那一个,而这一成绩背后,是中国手机厂商的集体努力。
目前在印度市场中,小米、OPPO、vivo、realme四家厂商占据印度市场份额6成以上,中资手机企业近3年更是稳定占据印度市场7成以上份额。如今中国手机厂商已经难舍印度,特别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低谷的当下。当然,基于印度本土企业的“不争气”,印度市场目前同样离不开中国企业。
不仅是中国厂商,欧美很多企业也在印度投资设厂。据外媒报道,苹果打算将iPhone14产线和产能部分转移到印度,这也让印度成为继中国市场以外首个生产iPhone14手机的地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苹果已有8条生产线转移到印度。
全球头部手机厂商的投资,造就了印度手机市场的繁荣。在前几年,印度市场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新星”。同样庞大的人口,同样快速增长的经济,同样巨大的消费潜力......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未来潜力很大。
然而,现实却没那么理想。
印度政府对中国厂商低价手机的限制性规定,频繁冲击着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运营;过于复杂的政治和营商环境,也在冲击印度原本光明的市场前景。
从2021年12月至今,包括华为、中兴、vivo、OPPO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都遭到过印度相关部门的调查。不仅是手机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从手机厂商、设备供应商到基础设施投资商、移动应用程序供应均在其列。
不仅是中资企业,包括亚马逊、壳牌、诺基亚、IBM、沃尔玛、凯恩能源等多家外资企业,都曾在印度被迫进行税务调查,并收到高额罚单。
印度有潜力,但对于中国厂商来说,不稳定因素极多。在此背景下,拉美和非洲、中东等地区,成为国内手机厂商瞄准的下一个“春天”。
图片来源:智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