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跟你说啊,你现在28岁是吧,趁着这两年赶紧找,听我的。我这是为你好!”
墩墩觉得很尴尬,笑了笑,找了个借口坐到了别的桌子旁。
“我这是为你好。”
一档综艺节目里有一集专门讨论了“我是为你好”到底是不是“胡说”。
其中一位嘉宾谈了自己的感受:做一个善良的人,对别人好,这很棒,但不必去证明你的善良,时间自然会证明。
很多人觉得说“我这是为你好”是苦口婆心,其实给身边人建议的时候,直接分析利弊就好。加上“我这是为你好”这几个字,显得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绝对正确,剥夺了对方试错的权利。
这种做法,其实跨越了人际交往的边界。
我们常说成年人最大的社交魅力就是“懂分寸、知进退”,而没有界限感的人际关系,无论多亲密,最后的同城附近人秒约会结局很可能会是伤害。
无论和谁相处,能真正做到“处事三丈不越界”,才能使相处关系更长久。
利让三寸得人心,是格局,重义轻利才能长久;话留三尺不惹祸,是智慧,说话有度才能安宁;处事三丈关系佳,是远见,保持距离才能幸福。
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无论面对谁,都能亲而有礼,熟不同城交友自动打招呼逾矩,成为更好的自己。
主播:文月
原郑州电台主持人
普通话一级甲等、“全国最美声音朗诵公益大使”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哲学人生网(zxrsnet)、精读(ID:jingdu999)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