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水道,青青的芦苇,红红的记忆,这就是江苏省常熟市东南阳澄湖畔的沙家浜镇带给人们的印象。沙家浜镇,不仅有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还有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等红色历史文化,以及爊(āo)鸡、大闸蟹、甜酒酿、豆腐花等美食。
本期《名镇》,一起走进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回忆那段红色的岁月。
沙家浜镇
沙家浜镇,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常熟市南部。著名的红色景区沙家浜风景区就位于沙家浜镇。贾平凹在《沙家浜记》中写道:“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江南的这个古镇,记住了这片可能是中国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荡荡的芦苇。” 沙家浜镇,现已成为名闻遐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沙家浜红色历史
沪剧《芦荡火种》
沪剧《芦荡火种》讲述了抗战时期常熟地下党组织和群众掩护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沪剧《芦荡火种》创作于1959年,1960年在上海首演,曾创下连演九个月、演出310场、观众超过51万人次的纪录,后来被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塑造出了郭建光、阿庆嫂等家喻户晓的典型形象,使红色沙家浜声名远扬。
京剧《沙家浜》
京剧《沙家浜》可谓家喻户晓。抗战时期,当地群众以芦苇荡绿色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与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流传至今。
春来茶馆
春来茶馆是当时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地下联络站,具有很好的掩蔽性。当年,江抗部队主要的活动区域和开会碰头都在茶馆。茶馆里有七星灶、铜壶和大水缸。提到大水缸,在京剧《沙家浜》里有这么一出:阿庆嫂让胡司令藏在大水缸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沙家浜风景区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1939年,36名新四军伤病员藏身芦苇荡,在当地群众掩护下,与敌人斗智斗勇,留下一段惊心动魄的烽火传奇。现在的沙家浜风景区就是抗日后方医院所在地。纪念馆门前的荷花池边,安葬着当年伤病员钱卓云、夏光、吴志勤的骨灰。展馆围绕“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由“潮起东路 抗日救亡” “江抗东进 英勇杀敌” “军民团结 坚持斗争” “亮明旗帜 开创新局” “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五个部分组成,全面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南东路地区坚持抗战的历史。
芦苇荡
春季抽芽,夏季繁盛,秋冬开花,配合着四季色彩变幻。从嫩绿到翠绿,再到金黄和雪白。坐上手摇船,缓缓驶入芦苇迷宫。迎面拂来的风里,带着浓郁清甜的江南水乡气息。秋季,泛舟湖上,阳光照在湖边的芦苇上,陌同城交友-绿的芦叶,白的芦花,充满了丰收的气息。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沙家浜群众为新四军提供补给救助、延续革命火种的“后方医院”?那些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你是否听过?
横泾老街
沙家浜风景区内的横泾老街是经过修复的一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老街,恢复了沙家浜老街、春来茶同城夜约会应用下载馆、翁家糟坊、桑蚕人家、竹木工艺店、铁匠铺、蓝印花布等一批沙家浜主题影视场景,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江南农村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