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开始学习中国服饰。中国的工匠被请到日本教导当地人纺织技艺,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十四年正月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使汉织”。
唐朝时期,日本掀起了向中国学习的高潮。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入华学习,唐皇将唐代朝服赠与日本,公元701年天皇颁布了《大宝律令》,举国上下模仿唐制(包括服装以及制度)。
此后,日本逐渐开始了本土化的改造。平安时期(8世纪末-11世纪末),服饰更加纷繁复杂,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十二单衣”,由10到25层单独的丝质衣物组成,重重叠叠,精致奢华。
室町时代(1338-1573)和服款式造型基本定型,此时的特色是在服装上印上家纹(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家纹);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小袖(宽大衣袖图案和服样式)流行,此时也受到西方影响,形成了和服结。
江户时代是和服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既延续了室町时代的形制和特点,又奠定了整个现代和服的基础,和服完全走向成熟。
服饰材质
唐代服饰主要是麻织品和丝织品两大类。《资治通鉴》中记载:“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因生产桑麻居多,因此服装面料以这两类为主。
具体来说,当时流行火麻布、赀布、班布、胡女布等麻类,锦、绫、罗、绮、纱、绸、絁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丝织品。《簪花仕女图》中贵族妇女便穿着质地柔软的丝绸面料,肩披卷草纹丝帛,有悬垂飘逸之感,若隐若现,尽态极妍。
日本绳文后期和弥生时代多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到平安时代时随着中国染织技术的流传,面料以丝、绸、麻为主;现代日本纺织种类大大增加,麻织物、丝绸、化纤等等,分布产地也较为广泛。
唐日服装材质的区别是根据其所处疆域的农作物所决定。中国唐朝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因此服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