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它的发生往往与进食有关,有人是饿肚子时疼得厉害,有人是吃完饭更严重。其实,不同的疼痛时间可能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腹痛要分清餐前饭后
在消化科,上腹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虽然都是疼,但饭前、饭中、饭后疼的病因差别很大。
餐前疼
十二指肠溃疡
秋冬、冬春交替之际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就是空腹时上腹痛,也可能会出现夜间痛,进食后就能缓解。
这是因为患者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且破坏能力与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失衡,出现了自身消化,造成溃疡。而空腹时,由于没有食物中和胃酸,部分胃酸溢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痛感会更强。

进食后,胃酸进入十二指肠时已与食物充分混合,降低了酸度,对溃疡面的刺激较小,疼痛便会有所缓解。
进食中就疼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多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有的可能没有症状,有的是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黏膜糜烂者的上腹痛较明显,常反复发作,出现在进食中或餐后。
餐后0.5~1小时疼
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所致,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进食后,食物与胃黏膜发生摩擦,刺激溃疡部位,而且胃蠕动增强,会对溃疡造成牵拉;为了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多,黏膜受到的破坏更大,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还会加剧这种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明显餐后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饱餐后有烧灼感
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患者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便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

餐后饱胀
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及早饱感。
目前认为,该病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障碍、感染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功能性qq同城交友服务靠谱吗消化不良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常使其更易出现上腹部不适,且餐后比空腹时更敏感。
不同“痛感”,对应不同病
除了发生腹痛的时间,还可以根据“痛感”的不同,来初步推测肚子疼背后的原因。

胀痛
疼痛程度较轻,多为脏层腹膜被动膨胀所引起,比如胃肠道消化不良、肠梗阻、肠麻痹、胆囊炎等。
阵发性疼痛
多表示空腔脏器发生痉挛或阻塞性病变,比如机械性肠梗阻、输尿管结石等;胆道蛔虫病常表现为间歇性上腹“钻顶样”剧痛。
隐痛
该症状无特异性,多为胃肠道的轻微炎症、溃疡,比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
痉挛性疼痛
胃肠道痉挛所致疼痛,常见原因有胃肠道炎症、溃疡等,有时需与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做区别。
剧烈绞痛
胃肠道对缺血的疼痛反应敏感,如果临床出现极为剧烈的腹痛,可考虑腹腔内脏器缺血,比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胆囊坏死、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或腹部疝气嵌顿导致肠管缺血等,病情危急,需尽快就医。

此外,消化性溃疡病常表现为典型的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胃、十二指肠穿孔常为突发性中上腹的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急性阑尾炎则首先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后出现右下腹疼痛,即转移性疼痛。
腹痛,别盲目止痛
腹痛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急性腹痛
起病较急,疼痛程度较严重,往往提示身体健康出现严重问题,需及时治疗,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急性腹痛病因复杂,常见的包括胃肠道疾病、胆胰疾病、腹主动脉病变、腹腔脏器破裂以及妇产科疾病等,有时胸腔内脏器疾病也会导致腹痛,如胸膜炎、心包炎、急性心梗等。
慢性腹痛
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的腹痛,疼痛可以持续存在或断断续续、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