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中国是泛林半导体第一大市场、贡献了超过三成的总营收,但泛林半导体还是准备完全遵守美国政府的上述通知。上述出口政策一旦全面落地,威力可想而知。

第二板斧:出口管制。今年8月15日起,美国商务部对被称为“芯片之母”的EDA软件实施出口管控。
这并不足为奇,2019年以来,美国主要以“实体清单”的方式,限制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出口先进制程相关产品或技术给中国。中国实体被纳入“实体清单”后,企业向这些实体出口、再出口、转让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管辖的所有产品和技术时,都须向美国政府申请许可。
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以“与军工业有联系”为由,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指出10纳米及以下制程所需的设备和技术出口时,原则上将被拒绝。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经过美国政府许可,中芯国际将无法进一步获得相关美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
类似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的案例比比皆是。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严重干扰了两国乃至全球正常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造成了破坏。

中国半导体突围
从短期来看,《芯片法案》涉及到先进制造工艺的高端代工、存储器对中国影响较大,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安全底线被不断挤压。不过长期来看,鉴于国际形势、供应链安全的不确定性,进行相关领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是国内产业共识,法案的限制只能加速推进这一进程。
在国产化的宏观政策加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2020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符合要求的芯片生产、封装、设计等企业实施减免税政策,对芯片生产和封装企业实行进口关税免税的鼓励。企业也已经被迫走出“舒适圈”,力求建立一定的产业链闭环供应能力,防止“缺芯潮”再度出现。目前有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打牢基本功。目前ASML听命美国未向QQ号码交友中国大陆出口极紫外光刻机(EUV),这种光刻机主要用于生产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的芯片。中国大陆目前能够量产的是90纳米光刻机,28纳米光刻机尚未成熟,有很多环节需要完善和优化,部分核心设备和材料以及工业软件还需要进口国外产品,要达到世界同等水平,并完全实现国产化,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
未来,中国自研先进制程的各类半导体设备,需要准备好十年以上的投入。同时,中国可以利用这十年时间,在成熟芯片上把基本功打扎实,并争取在某个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第二条路径:使用Chiplet技术。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国内企业正尝试使用Chiplet技术追赶先进水平。Chiplet即小芯片或芯粒,是芯片制造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技术路线,通过把不同芯片的能力模块化,利用新的设计、互联、封装等技术,在一个封装的产品中使用来自不同技术、不同制程甚至不同工厂的芯片。
在Chiplet技术路径上,当前中国水平与国际相差不大,相关标准也刚开始制定,中国仍有赶超机会。综合来看,Chiplet是当下解决困境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