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双升带来的只有一个结果——利润上升。
但是,对于破纪录出口630万吨小麦到中国,澳洲商界的态度仍然只是谨慎乐观。
对此,西澳农业组织董事会董事马克·福沃乐(Mark Fowler)在接受澳洲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常乐于看到中澳双方在农业贸易方面出现回温的现象。
福沃乐说:
“
目前全球正面临粮食短缺,而澳大利亚的产能和库存都非常充沛,中国与澳洲的地理位置并不遥远,是一次双边合作的绝佳机遇。
”
除了福沃乐以外,澳洲财经记者布拉德·汤普森(Brad Thompson)也表示,中国在近期遭遇的旱情限制了其本地供应能力,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确保了需求端的稳定。

另外,汤普森指出,虽然俄罗斯遭到制裁后,大量谷物本应通过内陆销往中国,但是由于俄罗斯谷物等级较低,并不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所以产自澳洲的小麦及其他谷物仍然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
可见,在全球经济仍然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掌握“初级资源”的澳大利亚并没有处于被动地位,反而通过天然气、矿石以及粮食等硬通货满足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并获得了相应的国际贸易话语权。
在可预见未来,全球各类供应链搁浅的挑战仍将继续,而这些阻力将成为“土澳”继续发光发热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