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在一个人人受不确定性煎熬的非常时期,那些自带信念感的人会显得格外亮眼。
评分越来越高,但核心却在流失
在内外双重生存危机之下,达顿牧场的所有权成为一个象征物,借对这个象征物的争夺,谁最有资格代表美国西部的价值,各方角色注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决个高下。
一方是诞生于东西海岸的金融资本,伙同个人至上主义,举着城市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大旗,不惜代价要推平牧场,然后在黄石公园旁边建起一座以贩卖西部景观为卖点的高端旅游城市。
▲开发商
另一方是从 " 西进 " 运动时期就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牧场主,作为垄断金融资本没有介入之前的西部传统生活方式的捍卫者,守旧顽固,奉行以牙还牙的行为准则,宁愿鱼死网破,也不做任何妥协。
▲达顿家族要跟所有人开战
争夺还在继续,只是剧情逐渐开始失真。
在第一季的设定中,原住民的复仇视角,可以起到批判达顿家族生存合法性的重要作用,提醒着眼前被动防守的白人牧场主,在百余年前,也曾主动置印第安人于暴力和颠沛流离中。
金融资本对待达顿家族的态度,远远比不上达顿家族对印第安先民犯下的罪恶。
▲印第安人酋长说,这是是他们的土地,他们干什么都可以
然而,从第三季出手搭救牧场开始,托马斯所代表的原住民群体对待达顿家族,越来越友好,到了帮忙调查买凶者的地步。
可是逻辑上,原住民并不会在开发商和达顿家族的斗争中失去任何东西,旅游城市建成也利赌场生意,出手相帮在逻辑上说不通。
▲印第安人酋长的赌场
突兀地从敌我关系转变成了朋友关系,也让原住民的出场不再起到叙事的作用,沦为衬托。
主线斗争,只剩下金融资本 VS 达顿牧场。
现实世界中,这一历史进程是如何推进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写明,地主被资本扩张、取代的故事早在 20 世纪初期,就已是完成时。
▲开发商
而这部剧之所以被赞史诗质感,大概也是因为在壮美的黄石风景中,不论编剧如何继续新增副线,贝丝多么有勇有谋,我们都知道,历史的巨轮并不会宽待达顿家族,牧场挽歌早已奏响。
但牧场经济的挽歌,到了第四季戛然而止。
约翰开始积极求变,重新投入赛马经济中,计划借此扭转牧场的经营状况;贝丝要让牧场融入观光经济,已经在沟通由牧场提供婚礼场地的租金事宜。
▲大女儿贝丝商量牧场盈利
要想存续,只能朝着自己曾经鄙夷万分的方向发展。
生存主线之外,贝丝顺手在路边捡了一个丧父少年,这部剧开始新增了一条青少年成长和代际亲子关系的教育副线,要把瑞普少年时被约翰收养的情节重复一遍,略显老套。
▲大女儿贝丝捡的丧父少年
而牧场的牛仔们继续勤恳工作,被打在胸前的烙印体现着对牧场主家族的忠诚。如果剥离掉策马奔驰和西部民谣赋予的牛仔滤镜,多多少少会让人联想到罪恶的黑奴制。
牧场的牛为了方便辨认,每一头都有编号。而牛仔们胸前的烙印又是为了什么呢?
▲牧场中的每个牛仔胸前都有烙印
除了出于无奈需要糊口的二选一:要么永远在牧场,要么被杀后扔尸无名谷之外,我没能看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