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BBC 一档纪录片的播出,又将英国王室推上了风口浪尖——
《王子们与媒体》(The Princess and the Press)。
原因无他。
这档纪录片主要探讨英国王室和媒体的关系,包括不少英国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互放彼此黑料给媒体、发动媒体战的事情。
而这样的一部纪录片,没有经过英国王室预先审核。
于是,一经播出,就遭到了女王、查尔斯王子和威廉王子的联合抵制,称纪录片中的说法是 " 夸大其词并且毫无根据 "。
不过近两年,英国王室确实新闻不断。
特别是脱离英国王室后的梅根,更是三天两头就有小道消息被曝出,王室助理称她胡乱使用王室头衔,网友骂她作妖,干涉美国内政 ……
权贵生活的逸闻,特别是关于公主、王妃、名媛的八卦,素来就是头条。
毕竟,对普通民众而言,花团锦簇、衣香鬓影的生活,如同水中素月,看一眼也好。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
两百年前的美国,也有这样一群名媛。
只是,相比于当下王室的小打小闹,在那个波澜壮阔的镀金时代里,她们的故事和命运,波谲云诡。
她们带着百万身家,远渡重洋到英国,书写着从千金到贵妇的一生。
顶级名流,纸醉金迷。
而她们的结局或华美,或狗血,乃至改变了英国历史和世界秩序。
康斯威露 · 范德比尔特就是其中一个百万贵妇。
康斯威露是铁路大亨的女儿,家族的财富在美国首屈一指。
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以后她要嫁给英国贵族。
一般的贵族不行。
母亲瞄准的,是英国 1500 个贵族中顶尖的 27 个公爵之一。
为此,康斯威露从小就学习欧洲的语言、艺术、文化、社交礼仪。
当拿到牛津、剑桥的录取通知书时,她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
不断有中间人上门,用赤裸的目光上下打量她,好估算出她的价格,找到合适的买家。
最终,身份贵重的马尔伯勒公爵九世出现了。
他拥有英格兰最豪华的宫殿之一,布莱尼姆宫。
即便它已经破产,要靠变卖艺术品和珍宝,才能维持基本运转。
而马尔伯勒家族的辉煌,可以追溯到安妮女王时代。
古老的家族传承,掩盖了马尔伯勒公爵不够聪明的头脑和不好的名声。
他的头衔,够他开出一个价码,娶这个不入流的暴发户女儿。
1895 年,18 岁的康斯威露带着 250 万美元(折算到现在约 6300 万美元)嫁进了公爵之家。
光是父亲为她准备的结婚礼物,一顶宝诗龙的王冠,就镶嵌了 1091 颗钻石,极尽奢华。
婚礼那天,她哭了一上午,迟到了 20 分钟。
女仆用海绵吸干了她的眼泪之后,她才有勇气走进圣托马斯教堂。
她知道自己将要作为物品被交换,和一个几乎没见过的男人捆绑一生。
婚后,康斯威露航行 4800 公里,只身来到英国。
住在阴冷空旷的布莱尼姆宫,努力适应冰冷的丈夫和贵族生活。
以重建家族财富为使命的公爵,拿着妻子 250 万美元的嫁妆,赎回被变卖的珠宝、名画,购置图书,定制家具,建造花园。
婚姻对他而言,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他对康斯威露说:" 你只是链条中的一环 "。
她不能有思想,更不必表现出智慧。
作为公爵夫人,她在社交圈如鱼得水,珠宝华服无数。
她回忆说:" 那时候,chocker 很流行,我的那条有 14 圈珍珠,颈后的钻石把脖子磨得生疼。"
但丰裕的物质填不满空虚的内心,始于利益交换的婚姻,没能在十数年里生长出她最渴望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