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茶楼洗碗养活不了一大家人,弟弟妹妹还要念书。起初,陈小春去父亲做过的工地帮工,之后又到装潢队去铺木地板。他干活很卖力,但缺乏经验,每次都弄得双手扎满木刺,回家母亲再帮他一根根挑出来。
装潢队撤走后陈小春到处去打零工,但由于未到法定年龄,他要时刻提防审查人员。在茶楼做点心学徒时,每天三、四点起来跟着师傅做牛肉球、烧麦,做完后拴个板挂在胸前,在茶楼来回叫卖。一看到审查模样的人,陈小春立马就要躲起来。他觉得自己没出息,总是偷偷地躲起来眼泪。
母亲虽然心疼陈小春,但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每天在冰箱里放一个苹果。陈小春知道是母亲放的,就每天都吃掉它。直到有一天他吃腻了,才忍不住对母亲说,我不是天天都想要吃苹果。后来母亲在冰箱里又换成了益力多。
16 岁时,陈小春决定独自到铜锣湾去谋生。最开始他在餐厅做跑堂,有次客人在菜里发现苍蝇,老板过来硬逼他把苍蝇吃下去,陈小春当即扯下工作服就离开了。
流落街头的陈小春一度想要放弃,但他想起母亲总说:" 手停口就停。" 还是咬牙留下了。几经辗转,陈小春终于在一家理发店落了脚。
在理发店给人洗了一年的头后,陈小春当上了理发师。
有朋友带陈小春去迪厅玩,他被蹦迪的场景震到。每次音乐响起,舞者一跳起来,周围所有人就一下子弹开。陈小春立刻喜欢上了舞蹈,晚上下班就到迪厅跟着朋友学。没多久,陈小春被某个迪厅老板选中,跳一场就有 100 块。
那时陈小春白天理发,晚上跑场,每个月能有好几千块收入。
陈小春挣到钱就回家里装了台空调,等空调一开机,妈妈和弟弟妹妹们全跑到空调底下大叫:" 哇!好凉快呀!"
母亲常年在茶楼洗碗,之余还得照顾弟弟妹妹。陈小春还专门为母亲买了沙发,看到母亲躺在沙发上乐得合不拢嘴,陈小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虽然母亲日夜操劳,但她还总是记挂着父亲。每逢中秋、春节这种节日,母亲都要带着全家去广东看父亲,父亲也偶尔回来看他们。
没多久,父亲又在老家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母亲对陈小春说,得管她叫阿婶。
1985 年,陈小春听说 TVB 舞蹈艺员训练班招人,他凭借在迪厅学来的舞步顺利考入 TVB。由于没有舞蹈基本功,陈小春从绷腿到拉筋,每训练一个动作都疼到几乎晕过去。
有一次演出,陈小春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被排舞老师当场大骂,接着所有人都上来骂,直到陈小春被骂哭才停下。训练班的教练鼓励他,十八岁虽然有些大,但还是有一定可塑性的,而且你的舞感特别好。
陈小春的圈内好友张学润说:" 他跳舞非常有型,大家做同一个动作,他就是更突出、更有魅力,能让人一眼就注意到他 "
训练期间,陈小春的脚经常受伤。他就把脚用纸皮包扎起来,打止痛针继续跳。那时他很容易崴脚,因为左右脚的脚腕都有伤。
母亲看到陈小春这样拼命,就对他说:" 你看人家楼上的小李,在茶楼倒茶就不会受伤,还每个月几千块。"
后来,陈小春还是又回去当了理发师,因为当时 TVB 只给基本的生活费。
不久,有朋友借了些夜店,酒吧场地,陈小春得了不少表演机会,就干脆把理发店的工作辞了,开始专门跑场。
有次在夜场跳舞的陈小春,偶然被罗文看到。当时罗文的私人伴舞 " 豹小子 " 缺一个人,就对陈小春说:" 你敢不敢来做‘豹小子’。" 陈小春想都没想就答:" 有什么不敢的。"
当时正是香港明星歌舞风潮的黄金时代,陈小春就这样踏上了为明星伴舞的道路。陈小春先后为张国荣、陈百强、梅艳芳等大明星伴舞,期间跟着各大明星几乎跑了半个地球。
1994 年,陈小春的经纪人许愿为电影《朝 9 晚 5》做配乐,向剧组推荐了陈小春。同年,陈小春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进了《金枝玉叶》剧组,为张国荣和袁咏仪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