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红唇大波浪」港风造型,可盐可甜 ~
发现了吧。
演员都很好。
但他们的精彩表现并不是在融入这些角色。
而是将本身擅长的形象,直接代入影片。
雷佳音不是许愿,而是许愿成了雷佳音。
李现也不是药不然,而是药不然成了李现。
葛大爷也不是付贵,而是付贵成了葛大爷。
这就好比是把《刺杀小说家》里的关宁,《绣春刀 2》里的丁白缨,《让子弹飞》里的汤师爷 …… 都凑在了一起。
每个演员表演风格都很鲜明。
但放在一起,就让影片的风格混沌一片。
这就成了实际上的「没有」。
不仅如此,由于全片节奏过于紧凑,导致角色的成长、改变几乎为零。
所以就给人一种「没有人物,只有人设」的感觉。
人人都沦为了游戏 NPC,按照流程通关打卡。
10 分钟一小谜,20 分钟一大谜。
NPC 轻松就把谜题找到了。
NPC 轻松就把谜题解决了。
怎么找到的,不重要。
为什么这么解,也不重要。
这就导致整部片看下来,味同嚼蜡。
观众仿佛看了个密室逃脱的解说。
主角胜了,意料之中。
可观众全程没有参与感,无法代入剧情之中,更无法与角色共情。
演员的好演技,也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大 IP VS 小格局
看完这片,最多人吐槽的是:
这剧本 bug 太多了啊喂 ~
最具代表的一个:
主角许愿,7 岁时遭到父亲抛弃,后来母亲又在火灾中丧命。
却又练就了一身的鉴宝本事。
谁教的?胎教么?
类似这样的基本逻辑问题,影片中还存在很多 ...
实际上,这些疑问在剧版和小说中都有解答。
比如,许愿其实是从传家之书《素鼎录》中领会了鉴宝绝学。
但我相信很大一部分观众是没看过原著的。
这一关键信息的缺失,很容易让观众感觉到逻辑不通畅。
难道让他们都在看电影前,做预习?
如前面所说。
电影对原著小说删繁就简,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但为了强化那些商业套路,却连基本的主线逻辑都没顺清。
这就是舍本逐末。
同样地,在主题上,电影也犯了舍大取小的问题。
取了鉴宝解谜的「小局」。
舍了人心叵测的「大局」。
原著里有句话贯穿始终:
「鉴古易,鉴人难。」
自始至终,防的、破的,都是「人心」。
只有摸透了人心,才能让该破的人破,该陷落的人陷落。
可到了影片,改成一味用传统文化设谜。
围棋棋谱、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咔咔整。
看似逻辑严密,实则漏洞百出。
谜题都没设计好,别说设计「人心」了。
而至于「人性」,关键在选择。
真理和私欲。
怎么选?
民族大义和个人声誉。
正如许愿此次寻求真相,目的就是为了洗清三代汉奸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