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人查良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金庸为笔名在香港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一写就是十五部。
在金庸的小说里,人物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多有他从未去过的地方。远离故乡的金庸,心心念念的不只是海宁的钱塘江潮。塞外牧马、华山比剑等场景也时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他把男女主人公之间最刻骨铭心的遭际安排在了天山脚下的茫茫回疆。
02 版《书剑恩仇录》
他从未去过大漠,却痴迷于那般奇景。
无独有偶,和金庸齐名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也爱写边陲故事。" 天山剑客 " 后来成了梁羽生武侠的重要符号。
身处港岛的文人在那时北望家国,用手中笔写心中思,竟有种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的无边落寞。
或许也是从那时起,香港文化开始被打上了 " 孤岛 " 的烙印。台湾是 " 亚细亚的孤儿 ",香港又何尝不是呢?
94 版《射雕英雄传》
在九七之前,香港看不清自己的历史命运,香港人更看不懂自己的个人命运。这种文化性的落寞与孤寂和 " 狮子山下 " 的拼搏精神共同塑造了香港文化,也孕育出了独特的武侠精神。
在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江湖恩怨与儿女情长,更是一份来自 " 孤岛 " 的呼唤,他们在呼唤某种古老 " 道义 " 的回归。
其形名 " 武 ",其神曰 " 侠 "。
香港电影从兴盛之初,就离不开武侠文化。从张彻、胡金铨、楚原到徐克、程小东、袁和平,可以说在每一个香港导演的心里,都有一个武侠世界。
90 版《笑傲江湖》
对于我们八零九零后的这代影迷来说,徐克武侠片的影响最为巨大。
如今提起武侠,说到江湖,我会瞬间想起漫漫黄沙中的一座客栈,那客栈里住着个风骚抚媚的老板娘,她于月色中哼唱着小曲儿,等待着某个过客能为她驻足。
1992 年由李惠民导演徐克监制的《新龙门客栈》,无疑是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武侠印记。
我不想再提什么 " 开宗立派 "、" 丰碑 " 之类的官方评价,但如果我只能推荐一部武侠电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新龙门客栈》不属于金古梁温中的任何一个人,但它足够承载武侠文化,也能够代表香港电影。从剧本到场景,从人物到动作,这部电影的每一处都是 " 对 " 的,让人挑不出差错,于是影片呈现出的观感也就是 " 对 " 的,任谁看完都得说一句:
原来这就是武侠。" 武侠 " 是很抽象的概念,说 " 江湖 " 都要更实在一些。所谓 " 人在江湖 ",离开了形形色色的人,当然就没有江湖。
《新龙门客栈》对人物的刻画达到了极致。从主角到配角,个个有血有肉,经得起百般琢磨。
吴宇森说香港导演里徐克 " 最会拍女人 ",所言非虚。
拎出《新龙门客栈》里的两个女性角色,刚好就是对 " 武侠 " 的最佳诠释。任刀剑无眼荒漠无情,儿女依旧情长,美人在水一方。
谁能忘记那个叫金镶玉的客栈老板娘呢?
在张曼玉一生中演绎过的无数经典角色里,金镶玉仍算得上是出挑的一个。她的性格用 " 鲜明 " 形容不够," 鲜活 " 要好些。张曼玉把风骚泼辣、敢爱敢恨的金镶玉演活了。
从言谈到举止,连杀人时用的暗器都无比妥帖。" 金碧生辉玉玲珑 ",这个角色一亮相就给整部电影定了调子:
变化多端而奇诡,风格利落而快意。差一分容貌,少一毫演技,都不会有那个效果。
影片里的另一个女人也不逊色。
林青霞饰演的邱莫言也是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如果说金镶玉是火,邱莫言则是水。邱莫言男装示人,心里却是少女情态。她为国为民行侠仗义,但心底里也挂念着情郎周淮安对自己的感情。
看上去高冷寡言的邱莫言,其实温情而细腻。她为周淮安和金镶玉 " 假洞房 " 吃醋而饮酒落泪的情节,也是片中颇为动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