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扬州和淮安的相似性,可能是江苏省最高的。从方言、餐饮,到思想、性格,生活习惯十分相似,其实是一家人。就连网传搞笑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民风彪悍排行榜》,淮安11,扬州12,说明在大家看来,淮扬都是文明、温和的地方。

扬剧、淮剧都有《十八相送》
笔者小时候,正赶上弘扬地方文化的时期(也因为剧团效益不行需要帮助),学校经常组织听扬剧,不知不觉听了不少。家里是泰如后裔,淮剧听了几年,也知道一些。个人认为扬剧和淮剧差不多,只是扬剧比较喜欢唱轻音,淮剧稍微厚重一些,反正都是明朝的装束,说相同的戏白,许多剧目也都一样,不懂的人根本听不出来差别。

扬州是个出美女的地方,性格大多活泼,比较能讲。
无意中发现,可能因为在外地,身边的人,在外地扬州女嫁淮安男特别多,认识的从50后到90后,十几例这样的夫妻,认识的人中扬州女嫁淮安男最多。同时发现,泰州女嫁南通男的也很多见。说明扬州和淮安,心理底层的亲近感很强,因为长期相处比一见钟情更难得。就像读书时期,大学同学五湖四海,遇到乡音接近的就算同乡,哪怕平时走动有限,但就能谈知心话。正所谓:倾盖如故、白首如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淮安
淮扬菜的差异,网上讨论了很多年。个人吃下来,也许是隔锅饭香的原理,淮安的正餐不错,扬州的点心比较好,总体上差不多。镇江、扬州、淮安、盐城四地方言近似,饮食也很接近。

大运河是扬州、淮安共同的记忆和财富,全国运河航运等级最高的,便是京杭运河苏北运河,为一级航道2000吨级。

清朝江南三大总督中两位在淮安,当然南京除了两江还有地位很高的江宁将军,若论品级淮府二督比巡抚高一级。
明清淮安是河督、漕督衙门所在,行政地位远高于扬州,扬州是盐运使驻地,巨商云集,经济地位远高于淮安。后来漕运没落,扬州、淮安一起进入下降通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扬州和淮安的命运连在一起。

江南省官职表,两淮盐运使驻扬州,淮扬道驻淮安。
顺便说一下,两淮盐运使是从三品,品级远不如河督、漕督,但盐运使不是地方官员而属御史。这就不一样了,真实地位很高,管辖范围很大,包括江南、江西、湖广与河南六省。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