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定义时代
周杰伦昨晚的演唱,令无数歌迷大呼感动,一个原因是,他终于拾起很久未唱的抒情歌曲,《安静》《轨迹》,承载着情感记忆的旋律再度被唱响,引发的共鸣和记忆愈深。
如果说分手是苦痛的起点
那在终点之前
我愿意再爱一遍
想要对你说的
不敢说的爱
——《轨迹》
这是周杰伦的特色,人们习惯了他那模糊处理的韵脚和最深情的歌词,总觉得听周杰伦才配叫做青春。
21 世纪初,包含了 rap 形式的嘻哈(hip-pop)开始在华语世界流行,周杰伦也在这个时候出现。王小峰曾这样分析周杰伦的 " 咬字不清 ":" 以牺牲发音为代价,去找出黑人音乐的韵律感 "。
2000 年周杰伦第一张专辑《Jay》问世
周杰伦的伯乐杨峻荣曾在采访中说:" 我第一眼看到杰伦是 2000 年 7 月 1 日,当时他睡在唱片公司,瘦瘦的,每天在办公室里晃来晃去,戴着鸭舌帽,不怎么说话。说话也很简单:‘好’,‘不好’,‘是’,‘不是’ "。周杰伦害羞内向、不爱说话,成名之后,这种性格变成了风格,变成了 " 酷 "。
" 酷 " 就这么流行开来,成为少男少女追逐的对象。" 酷可以用来解释今天一切人们解释不清的事情 ",17 年前,王小峰观察到了这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但他对这种火热感到困惑。
年轻时的周杰伦
他还是提供了一种解释:" 他们(年轻人)抛弃了令人沉重的思维方式,但是还没有力量来建立一种新的体系,只能以一种简单、平面化的方式来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做一个拼接。"
有什么不妥,有话就直说
别窝在角落,不爽就反驳
到底拽什么,懂不懂篮球
有种不要走,三对三斗牛
——《斗牛》周杰伦
周杰伦就这么唱出了一个时代年轻人的态度。还有很多人,喜欢周杰伦却说不清原因," 就是喜欢 "。不像过去如崔健、罗大佑一样的歌手,呐喊着在歌声里提出问题,简述现象,寻求答案。到了周杰伦这,各种毫无关联的象征物拼接也能成一首歌。没听懂歌词不重要,如果能够听歌摇摆,那么这首歌就是值得推崇的。喜欢是一种感受,而非逻辑。
虽然看上去毫无关联,但周杰伦的歌同时充满最能被普世感受的人性,很多歌词里提到的反家暴、反战、脚踏实地、提倡孝顺等价值观也被人称道。88-97 年出生的许许多多人,在各自的童年或者青春,都曾把周杰伦的歌词抄进笔记本。
《止战之殇》MV
周杰伦不在
十五六年前流行的歌手周杰伦还在霸屏,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从最初的乐坛说起,发现流行歌手的更迭规律,像个巡回。
在上个世纪,流行被社会精英定义,而非更广阔的公众。20 世纪初的知识分子还不能接受一种非深刻的事物受到追捧。他们发现,这个喜欢罗大佑的周杰伦,成为了罗大佑的颠覆者。他们琢磨罗大佑的每一句歌词,却发现这一套在周杰伦身上毫不奏效,周杰伦变成了一个滚烫的时代密码,无法被他们用习惯的方式解读。
2003 年,周杰伦的 " 火 " 不过是在盗版满天飞的情况下卖出了三百万张《叶惠美》。当年对这位年轻人的成绩感到惊讶的人没有料到,三年之后,他与费玉清合唱的《千里之外》真正地火遍了大街小巷。
周杰伦与费玉清合唱千里之外
同是 2006 年,张艺谋忍受了周杰伦蹩脚的演技,邀请他和巩俐、周润发一起拍电影。这位有国师之称的电影导演在周杰伦面前,亲自来了一段双截棍,也哼哼哈嘿了一回。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杰伦饰演二王子元杰
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周杰伦的顶流时期。尽管在 2021 年,周杰伦还是可以让人们挤爆音乐软件,但我们都知道,他的制霸时代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