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女性电影,更爱看故事背后的意图,看镜头呈现的女性角色是怎样的。最近一部讲戴安娜王妃的《斯宾塞》,虽然评论两极,但我觉得它拍出了不同。
《斯宾塞》
这当然不只是讲戴安娜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一位女性如何在困境里找寻自我的过程。
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戴安娜在婚姻中的自我都是被割裂的,她的个性被丈夫、王室的体系和大众对童话公主的期待抹去。电影的隐喻点出了最可怕的囚笼从来不在身体,而在精神上。
所以有人看《斯宾塞》感到压抑,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自我太重要了,但现在大多女性,都难免要遭受刻板印象的挟持。
戴安娜就是这样一种残酷的缩影,几乎我们能想象到的所有对女性的束缚,在她身上都能找到痕迹,就像选衣服这件小事,她是连穿什么都不能由着心情来的人,这种拘束感细化下来,像极了普通女性连穿衣自由都能被批的噩梦。
归根到底,女性被要求得太 " 好 " 了,而戴安娜与普通女性之间,除了身份不同以外,该有的约束是一点也没少。
在《斯宾塞》里,就有太多不得已的场景。丈夫查尔斯无视她的严重晨吐症状,告诫她不该如此浪费食物;儿子在她焦虑发作时,希望她可以变得更正常些;好好出席晚会,就连表面恭敬的仆人们,也比她更有话语权。
这些体面的幌子,与其说是为了维持王权的形象,不如说是 另一种剥夺自我的法子 。而王室里的各种条条框框,对应到现实生活里, 正是传统观念规训下对女性特有的刻板。
就算《王冠》里的英女王,也不得不为王室的形象不断妥协,甚至碰上丈夫出轨这码事,她也没有离婚的权利,而忙碌的工作以外,她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为王室生下继承人而已。
这哪是该有的人生,这是高级社畜吧 ,女性的话语权只堆积在 KPI 完成了多少之上。
所以对比活在上个世纪的王室贵族,我佩服的是活在其中、天性却永不妥协的戴安娜。
她最酷的地方,是她从不想按照别人的期待而活,是潜意识对 " 我 " 的坚守,所以她在华丽昏黄的幻想中彷徨了好久,最终还是决然扯断象征着枷锁的珍珠项链。
而她破格的态度,最先就是体现在她的时髦服饰上。
她穿黑色天鹅绒礼服,一反黑色只能用在丧服上的传统,查尔斯吐槽过很多次了,但她懒得理会;她穿皮裤,这不是未来王后该有的打扮,但她不在乎,她已经不想再走王后预备役这条路了;她把头发剪得更短了些,才有了后来又美又撩人的 " 复仇小黑裙 " 场面。
但我觉得写她的报道大多有些局限,总有人觉得戴安娜至死都仍被陈旧的爱情困住,要我说,这当然是胡话,戴安娜在《Her true story: Diana》里说,这段致命的痛楚在她与卡米拉真实袒露心声的那刻就已经开始消解。
她不再压抑自己了,而从这时开始,黑暗悄悄成为过去。
直到多年后,她还能与朋友调侃讨论查尔斯会不会为卡米拉放弃王位,他们能不能一起找到幸福。
骨子里,戴安娜才是那个活在 20 世纪的新女性,她能挣脱世俗的规训,当然也能为爱情翻篇。
但外界对她的评价,也是够刻薄的,光说戴安娜离婚后就一直有评论指责她引起了男性的厌女风潮,人们对她的反叛独立感到不安,这让我挺迷的。
我想,这种陈旧的男性凝视,折射的恰恰是女性被强硬套上的外壳。
社会安排给女性的角色身份实在有太多了,该是一个好女孩、好伴侣、好妻子,她该对婚姻的稳定负责,要是丈夫出轨就得先从作为妻子的女性身上找问题。这些身份的责任是巨大的,但她们的话语权却又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