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心儿
“熟悉我和母亲的人说,无论是从相貌上,还是就气质与心性上说,我都比较像母亲。的确,母亲是我从小到大最敬爱、最珍视的人。从懂事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我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这是我国著名航天员杨利伟在《怀念慈母》一文中表露的母子情深。
母亲永远是儿子心中最神圣、最依恋、最珍贵的存在,杨利伟的心声让我们看到母亲对男孩的影响深远,意义非凡。法国作家阿兰心理学著作《母亲与儿子》中所诠释的基本观点也是这样。他认为,母爱是儿子美德的源泉,母亲是儿子幸福成长的根本。

一个优秀的母亲必定会塑造一个优秀的男子汉,那么,母亲该怎么把爱传递?《母亲与儿子》一书反对恋母情结有害的说法,提倡母亲们大胆地去爱自己的儿子,给予男孩最深的理解,解析优秀母亲遵循的四个黄金法则,手把手教会你如何给孩子一生的良性影响,让他拥有幸福的未来。
法则一:理解他的冒险行为,引导释放
家有男孩的屋子里绝不会是干净、整洁的,这是很多母亲大伤脑筋的理由。她们的男孩总是不那么安静,喜欢刀枪,喜欢追逐,喜欢争斗,是一个十足的破坏王。
阿兰告诉我们,这仅仅因为他是个男孩。他给母亲们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多的安排男孩实践活动,让他们多去参与体育活动,释放情感的紧张、能量和侵略性。

“在男孩的任何一种破坏中,说不定都潜藏着莫大的惊喜和发现。”母亲不必在男孩进行冒险之旅时叫停,要借机让他们在其中收获勇气。比如,他看到一棵树,忍不住往上爬,那么,教会他手脚并用。再比如,他跑到更远的田野里去撒欢,你只需要远远地看着他,而不必亦步亦趋地跟着。
有些母亲总是担心儿子的安危,把孩子捆绑在身边,不让他们施展拳脚,呵斥他们的冒险行为,这恰恰会毁坏孩子最宝贵的心性————探索精神。
法则二:理解他的真实感受,解密需求
男孩甚至比女孩对母亲的依恋更深,幼年期,母亲的存在对儿子来说时抚慰、平静和安全感之源。
阿兰举了一个7岁男孩的例子,让人深受感动。男孩说:“我妈妈就像小夜灯,她一直都在,而且我难过的时候她会立马点亮自己来温暖我的心。”

肖复兴在谈到史铁生的母亲时说,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啊,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情怀,造就了作家史铁生。我坚定地认为,没有母亲,就没有史铁生的地坛。
史铁生的作品里,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时刻关注儿子感受的慈爱形象。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毫无保留的爱,焦灼无奈的爱,成就了作家史铁生。母亲的理解激发了他对生命的自省,他在逆境中坚强挺立的精神也感染了千千万万读者。
随时关注男孩的外在表象,倾听、观察、敏锐地看穿他的内心世界,精神上无条件地支持他,温暖他。母亲切忌批评、指责,而是应该共情。
比如说:“我想你一定很伤心……”,静静地陪伴他,等待他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优秀母亲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并且随时与之共情,缓解男孩内心地无助忧伤等不良情绪。
法则三:理解他的胜利期望,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