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肖玉萍奶奶所说:
记忆可以模糊,年华可以逝去,但人老了,就是真的老了。
不得不说,《忘不了餐厅》的好评,大多来源于它持续不断的活力。
这绝非一档用过即抛,收割流量和噱头的综艺。
老观众不难发现:节目组真的很 " 敢 "。
从第一季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科普,到第二季自己给自己加难度。
选择患病程度更严重的老人作为嘉宾。
风险更大,难度更高,尤其容易出意外。
在节目中也彰显了阿尔兹海默症给家庭带来的负担:
老人们可能转瞬就忘了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急着要找家人。
中重度带来的困扰,使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家属们几乎丧失了自己的生活。
要么就是全方位的照顾,要么就是老人只能呆在家里。
这是最后不得不做的选择。
为了尽可能不让每个人都身处困境,我们能看到,许多老人都在互助,自助。
我国已经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的社会。
要求每个年轻人都放下工作,照顾父母,显然不现实。
所以有无数老年人,和伴侣、朋友在一起,互帮互助。
他们大多有自理能力,对生活也有着充沛的热情,渴望再晚一点,走向生命的末端。
这集里的战永安战爷爷,轻度认知障碍 4 年。
爱旅游,爱拍照,爱逛菜市场。
但拎着黄瓜回到家才想起来,明明早上就已经买过了。
他们作为 " 病友 "" 老年人 ",比年轻人更为关心彼此的病情。
战爷爷虽然已经确认自己是轻度认知障碍,但在确诊后再没有体检复查过。
肖奶奶听说了这个情况,立刻就劝他:
回家之后要去检查一次。
还拿出了自己的见闻说服他:
在养老院里,有不少老年人都和战爷爷一样。
过去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楚,当下的事情却转瞬就忘。
这正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初期表现:认知功能下降。
为什么肖奶奶如此在意?
因为她的丈夫,五十岁的时候就倒下(生病)了。
这一倒,就是 27 年。
曾经的肖奶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从来不做饭。
但是在这 27 年间,她什么都学会了。
做饭、换灯泡、修水龙头、装电风扇……
有一次在家里摔倒,丈夫的双脚卡在了橱柜里。
肖奶奶弄了 45 分钟,都没能成功帮丈夫脱困。
两个人只能相视而笑,苦中作乐,开玩笑说正好可以量一量这一处的面积。
甚至,丈夫人生的最后一程时,儿子还在外地出差,只有肖奶奶自始至终陪伴着他。
这是一场漫长的搏斗,持续长达整整 27 年。
在最初那几年,肖奶奶怀抱着强大的愿望:
要拼命地把他拉回来。
挽回每一点记忆碎片,与时光逆向而行,一刻不停。
这就是衰老的一部分,只不过阿尔兹海默症将它的速度,骤然加快。
我们能做的,只有让它们慢一点,再慢一点。
从第一集追下来,我们确实发现。
作为一档 " 慢生活 " 的综艺,《忘不了农场》的娱乐性,有待提高。
它注定没有竞技类综艺的刺激。
没有淘汰,没有厮杀,更没有矛盾冲突狗血连连。
甚至它也没有变身一档纪录片,将阿尔治海默症患者家庭的伤痛,血淋淋地扒给观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