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后期制作中
他们说 " 加入奥施康定的标题 "
我们也照做了
显而易见,这个广告本身就是一场诈骗。
尤其是被邀请拍摄的病人。
我时不时会口误,差点说成奥施康定
他们会说 " 别那么说 ",说 " 止痛药 "
当然,如果仅仅是一个广告,还不至于让那么多人蒙在鼓里。
嗯,有幕后推手。
里克和兰迪找到了曾经调查过奥施康定的缉毒局副主管梅尔。
梅尔坦白了自己中止调查的原因。
这是食品与药监局
第一次把二级麻醉剂
贴上 " 不容易成瘾 " 这种标签
注意,FDA,即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可以这么理解。
FDA 是食品和药品公开售卖的许可证。
拿到它,就等于拿到挡箭牌,是一个强有力的背书证明。
这是普渡制药最大的一步棋。
批准这一项目的人,不久后就入职普渡制药。
他用一份报告,换取了一份年薪 37.9 万美元的工作。
堂堂食药监局的官员
手把手教普渡如何写报告
有了 FDA 的庇护,这场诈骗进展越发顺利。
但还不够,得继续加码。
为了让 " 奥施康定 " 这张王牌道路畅通,普渡制药公司得尽快 " 扫清 " 障碍——医护人员。
特意招募一批销售人员,给他们进行培训。
培训会教他们一套话术,一套如何迅速让医护人员上钩的说辞。
医生想为病人减轻疼痛
他们只是不想让孩子上瘾
所以你的第一个宣传重点
应该是它的特别之处
只有不到 1% 的人对奥施康定上瘾
除了话术上的技巧,这些培训还运用了不少心理技巧。
能让销售人员在短时间内,拉近跟医护人员的距离。
让你的医生觉得自己很特别
打扮好,带他们去吃昂贵的晚餐
主动给他们的车加满油
为了有十分钟的推销时间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
如果我坚决不采购这一款药,这些人还能逼我不成?
逼迫倒不会,他们有更高明的办法。
就像这位药剂师所说的:
她表现得好像是在帮我
是朋友给我建议而已
她说如果我拒绝卖这种药
医生和病人就会起诉我,诉讼会让我破产
卖不卖我都完蛋了
对大医院也有一套恐吓:
现在如果病人觉得
我们没有妥善处理他们的疼痛
医院可能会被起诉
或者他们会在网上写差评
这会导致员工被管理层谴责
一些护士因为网上的评论被解雇了
发现了么?
这是一个相当周密的计划。
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民众来说,片面的广告让他们仅能看到 " 止痛 " 的作用。
这种民意,将反作用于医生的做法。
这时候,销售人员下场,对医护人员进行游说、怂恿甚至行贿——
为了更好地渗透到整个社会,普渡制药还资助了一些病人权益倡导组织。
比如国家疼痛治疗基金会、美国慢性疼痛协会等一整个疼痛管理组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