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组织自称独立,却都在暗戳戳倡导使用奥施康定这种药物。
软硬兼施的心理战术下,不少人主动或被动地踏入这场诈骗中。
这是一个狡猾的做法。
普渡制药耍了个障眼法,将火力全部转移到医患关系上。
医患这层用以掩饰的闭环,轻松合上。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套相当完备的推销方案。
开始时,他们只会推荐 10、20 毫克的剂量,当服用的人们出现耐药性后,他们会适时更新迭代——
推出 40,甚至 80 毫克。
看到这,估计你已经明白这玩意是怎么让人上瘾的了。
奥施康定属于阿片类药物。
它是从罂粟中提取的衍生物,或人工合成、具有类似效果的物质,它与人体大脑神经细胞上的阿片类受体相互作用后,可以起到镇痛作用。
当被滥用后,吃药就跟吸毒一样,会成瘾甚至致死。
有不少病人一开始是冲着能缓解疼痛的作用去的。
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量服用导致上瘾。
当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成瘾之后,有些不同的声音产生了。
可很快又被压下去了。
又一个谎言,普渡制药公司称之为 " 假性成瘾 " ——
被解释为:疼痛未得到妥善治疗所出现的症状。
换句话就是:不是药让人上瘾,只是还没治好
借着这波 " 谎言 ",他们继续加码,将剂量加到 160 毫克。
当成瘾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要想戒断就难了。
毋庸置疑,这已然衍变成集体上瘾事件。
但在这个故事里,更恐怖的不仅是上瘾本身的不可控。
更是——
成瘾剂量,毫无节制地毒进人心。
芬尼克斯医生曾经为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豪。
在他开始得知奥施康定能缓解矿工们疼痛时,他是由衷地为病人感到开心。
直到他身体出了问题,在求医时,医生毫不犹豫给他开了大剂量的药片。
不用猜,他被迫上瘾了。
同为医生的芬尼克斯,很快就发现药片里的阴谋。
销售人员找上门来时,他毫不客气地将其暴打一顿,赶出诊所。
可良知,终究抵不过药瘾。
有一个镜头。
他主动联系这个曾经给他卖药的销售人员:
你能给我弄点药来吗
在和他曾经的病人一起分药时,被问到现在需要吃多少量。
他回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400 毫克。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良知在天平上摇摆,就连自尊都被吞噬。
还记得开头那个女矿工小美么?
药瘾发作,她不得不去偷家里值钱的东西来换钱。
甚至出卖自己,就为了多换 30 块……
你长得这么美,如果愿意跟我去后屋的话
我可以多给你 30,怎么样
跟这微不足道却相当要命的 30 块相比,另一边,讽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