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椰子树
"(黑眼圈)应该从中学时候就有了。" 钱宁黄低头摸了摸自己标志性的黑眼圈。
近期,一档导演竞技类节目《导演请指教》让这位看起来普通但脑洞异于常人的年轻导演在相关圈层内引起了一波热议。
节目上,导演钱宁黄面对镜头时 " 社恐 " 到 5 分钟说不出来一句话,但作品中 " 伪纪录 "、" 软科幻 " 等元素又展露了出人意料的脑洞和才华。不善言辞、但想法天马行空,成为了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来形容他或许更贴切," 不是疯子,就是天才 "。这似乎也更对得起那看起来像熬了很久的夜才有的黑眼圈。
见到钱宁黄后,顺着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打开的话匣子,他对自己最近在节目中经历的事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关于节目的赛制、他的抓狂感受、交到的朋友等,和节目中的 " 重度社恐 " 人设有些出入。
讲述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一直很少聚焦,表达虽偶有断续但不影响表意,随着聊天进度的加载,才开始逐渐放松,也不再摆弄自己的头发。这样的钱宁黄,更像是他自己总结的 " 慢热 ",或许也更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容易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但他没有办法一直如此。在节目上,钱宁黄有一句金句是 " 拿奥斯卡奖 ",虽然是调侃,但他告诉娱乐资本论," 我有时候确实会莫名的自信,但也会很不自信,是很分裂的天秤座 ",他或许需要向另一个区别于自己的世界证明点什么,所以今天出现在了《导演请指教》。
节目开了一扇新的门
见到钱宁黄时,他正在剪辑室为节目第四轮决赛的短片做收尾工作。
节目组的赛制对于创作来说是反常规的。目前进行到第四阶段,写剧本、拍摄、后期的时间都以是天为单位," 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没法做筹备,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压榨自己到极限 ",钱宁黄看起来像是在进行第无数次 " 申冤 "。但另一方面,他又确实在这种刺激和驱动下拍了好几部短片。这对他来说是收获。
《导演请指教》节目组曾经两次向钱宁黄发出邀约。初次发来邀请时,钱宁黄抱着某种程度上的 " 导演包袱 " 拒绝了节目组。" 怕社死 "、" 怕表现不好 ",当时他始终不确定把自己工作的日常搬上公众视野是不是一件好事。他也并不清楚节目会如何呈现这种日常,他很担心。
第二次接到邀约时,节目制片人约他见一面。见面前,他依然没想好到底要不要答应。于是他抱着半开玩笑的心态对制片人说," 要不这样吧,你们把第一个短片预算的钱给我,然后我拿去炒股票,最后我再零成本给你们拍一个伪纪录片,讲我们拿你们拍电影的钱去炒股票的过程 ",但他没想到制片人还挺赞赏自己疯狂的想法,感觉被鼓励了。
钱宁黄没想到,半开玩笑地把自己接近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居然能有实现的可能。这对于一个习惯不按套路出牌的导演来说,再没什么能错过的理由了。
但在钱宁黄自己的总结里,最后决定参加节目,是出于 " 有点被这次面谈感动到 ",以及从理性层面上的:不论输赢,保底的情况是自己能被驱动、还不花钱拍好几部片,为什么不来?
真正上了节目之后,钱宁黄发现很多都和自己预期中不同。倒不是说节目糟糕成什么样,而是他这次主动又被动了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虽然没有发生想象中的 " 社死 ",但他自己成了被镜头放大的 " 社恐患者 "。
说到这里的时候,钱宁黄忽然停下游移的眼神,聚焦在了桌上的矿泉水瓶。他回忆起那次在节目里 " 静止 " 了 5 分钟的名场面," 第一次录制的时候,真不夸张,我流的汗大概有这两瓶水那么多 ",钱宁黄指着桌子上那三百多毫升的小瓶矿泉水说到。以至于后来第二次上台时,主持人柯蓝特意让节目组给他准备了一大盒纸巾备用。
除了生理层面外,心态上也有点变化。" 我确实有时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挺厉害的,"上节目之前钱宁黄一直这么想,但后来看到吴中天这样成熟的类型片导演,他觉得自己应该要低调。
他在节目中的第一部短片《奥斯卡最佳短片》也未能如预想中那么完满的实现。原本的计划,其实和最初钱宁黄对制片人说的玩笑似的伪纪录片类似。" 我想拍一个制片人第一天拿到预算,第二天就消失了,就把钱拿走了,结果他们就真的没钱拍了,故事是这样的 ",但最后制片人还会在主角的谷底带着炒股赚的钱反转回来,钱宁黄概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