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钱宁黄也没有一定要回到 " 老本行 "-- 动画,因为 " 做动画太苦了 "。在他拥有着强烈的讲故事欲望时,他觉得自己应该先选择真人电影。钱宁黄告诉小娱," 动画剧本的门槛和要求比真人的高很多 ",目前自己也还没有一个适合用动画表现的剧本。且事实上,一部动画电影的时间花费需要熬上好几部真人电影的时间。
对于钱宁黄的新鲜想法来说,动画电影在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可操作空间。但现在,他把天马行空的新鲜想法,开始更多的放进了具有科幻色彩的真人故事中。于是,逐渐开始有人给他贴上 " 科幻电影导演 " 的标签。
叛逆不是坏词,平庸不是好词
钱宁黄在节目中最新的作品《观察者》,是一部具有软科幻特质的短片,也是这部片子让很多人觉得他有做科幻电影的潜质。在他目前的概念里,如果要做一部科幻电影,自己会更倾向于现实主义的科幻," 不能是《黑镜》那种,可以是像刘慈欣那种,是需要有中国的社会共鸣的。"
但钱宁黄并不觉得自己是一定要坚持拍科幻电影的那类导演。" 只是我写的故事里会带有科幻元素,这可能对我来说是简单的。" 他似乎是新鲜想法的出现比别人更快、更容易的那类创作者。
外界来看是 " 有才华 ",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只限于 " 有想法 "、以及 " 叛逆 "。因为 " 叛逆 ",所以他很多时候和周边人的想法不同。
钱宁黄上初中的时候,悄悄去烫了当时流行的 " 周杰伦款离子烫 ",最后被老师一眼看出来拉去剃了。这是他能想到的最早的 " 叛逆 " 行为。再近一点的,是他在美国留学时期发生的事。
当时在学校做动画,每张纸是一帧画。" 画的时候我觉得效果不好,我就直接点火把纸烧了,结果火警直接来了。校长赶过来问是怎么回事,我就懵了。" 后来钱宁黄才知道,调一次消防车要花五六千美金,还好校长说情解决了,但最初他只是为了让动画效果好一点而已。
钱宁黄的 " 叛逆 " 在于,做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做完之后觉得很多事都还挺值得回味的。最近一次 " 叛逆 " 是体现在找李诚儒老师要那 6 万元的赞助上,钱宁黄告诉小娱,自己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一心想要完成自己的作品。
像这样在节目中承受的时间及资金的压力还有很多,但钱宁黄依旧觉得作为一档导演竞演类的综艺,节目组已经为他们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机会。" 不管节目做的怎么样,但都让这些短片被更多人看到了。"
另一方面,钱宁黄在这个节目上也更直观的感受到了一些东西。比如影评人的犀利暴击,第一期录制时,他形容 50 位影评人举起了一百双手," 真的挺狠的 ",钱宁黄说。再比如观众,通过现场短片的放映反馈来看,钱宁黄又发现," 观众还是聪明的 "。
上完节目之后,钱宁黄更加觉得要做让自己和观众都觉得 " 新 "、" 嗨 " 的东西。因此他会考虑很多," 我觉得自己还是属于会考虑的比较多的类型片导演 ",考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很新,考虑是不是经得起推敲、具有可行性。" 在我自己思考的时候我会想几个月,因为一旦开始大家进入思考,成本就要来了 "。
但最重要、也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是,钱宁黄不想做一个平庸的导演。而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他看起来很软,骨子里却叛逆。
在谈到父母的房子依旧因为《蛋黄人》的债务而被抵押时,钱宁黄的声音弱了些。或许他在希望自己不平庸的同时也能够给支持、相信他的父母一点慰藉。
所以他在不停的想,而这个过程中依旧交织着不自信与自信。
对钱宁黄来说,自己的叛逆、脑洞,只有电影可以实现,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件事。
节目播出后,钱宁黄的微博粉丝从两三千涨到了五千多,经常会有观众在评论区留言支持,他都礼貌的回复着 " 谢谢 "。大家都期待着,这个不一样的 " 社交患者 ",真的能交出一个让他得到观众支持的长篇电影。
话题互动:
你期待钱宁黄的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