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剧情,并没有按照原剧情一板一眼,而是补充了第一次 " 游历 " 的戏份,让徐凤年先扮一会乞丐,把能言善辩特能忽悠的本事展露出来。随即把影视剧由张天爱扮演的南宫仆射初见交代了,再让风尘仆仆连地瓜都要赊账的 " 柿子 " 回家。
但原著粉的不满就从这里开始。
南宫仆射的出场,想象中的打戏并没有出现,而是变成了一段类似仙侠剧的慢动作,所有关于《雪中悍刀行》的武打戏与江湖戏的幻想,在第一集的中段就已经全部破裂。当最期待的部分打水漂了之后,接下来所有的改编都变得不对味起来。
前文提到,在人们的认知中,《雪中悍刀行》是一部在情节上 " 反武侠 " 的小说。而导演也理所应当的认为,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 " 武侠片 "。
但这恰好破坏了原著粉丝对于 " 江湖 " 的想象。对于观众来说,在各类古偶、武侠翻拍的轮番洗礼后,慢动作、局部放大的特写、看不清招式的飘渺感,早就不买账了。他们显然更加中意那种拳脚相接,实打实的动作戏。
而且由于剧集配置,《雪中悍刀行》的一切表现都会难免直观跟即将会出第二部的《庆余年》相比。同样在小说中用玄妙的描写自创了一些列的武学境界的描,而且《庆余年》并不是一部有着 " 武侠 " 标签的作品,但《庆余年》对于打戏的利落处理,是其 " 爽感 " 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助推中期戏份节奏的重要元素。
" 慢动作 " 武戏直接把《雪中悍刀行》节奏拖慢了。在白狐脸旋转落地的三分钟内,不少本来就开着倍速打算观望一下的观众的耐心也被耗尽了。
文戏还是过得去的,跟《庆余年》类似,一开始,《雪中悍刀行》的剧情也同样是 " 回家 ",前者的悬念是 " 赐婚 " 后者的悬念是 " 刺杀 "。也许是为了让电视剧的看点提前,《雪中悍刀行》也同样加快了剧中主要角色的登场进度。在第二集时便把小说中相对更加靠后登场的角色如陈天豹、禄球儿用一场 " 钓鱼戏 " 钓了出来。
对于不熟悉小说的观众来说,不停让新人物登场更便于之后的剧情推进,同时也突出 " 群像 " 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小说粉丝来说,这是一场快速劝退信号。2015 年完书,在等待改编的 6 年里,小说粉丝曾对于《雪中悍刀行》的主角有过大量的想象,并在互联网的广泛讨论中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已经有了一个想象的样本。
而在前三集的快速过完角色后,却发现除了男主角和男主爹之外,所有的角色都能被挑出不是。
实际上,对于粉丝来说,并没有完全完美的选角色,也无法实现完美的改编。《雪中悍刀行》的口碑下滑,也有早期造势过大,导致期望过高的原因。
在经历过新片发布会、预告片等超饱和物料的多重洗礼之后,太多人都期待《雪中悍刀行》从最开始就能吸引眼球。但实际上,无论是《大宋少年志》或是《庆余年》,以总集数为基准,都不是在剧集最初就开始全面发力,而且草蛇灰线,扎实铺垫,再中期引爆。还是以《庆余年》为例,第六集,小范大人也才刚刚回到范府,大人物也都还没出场。
而越比较就会发现越类似的《庆余年》与《雪中悍刀行》,与其说是改编或演员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男频小说所谓 " 庙堂 " 或 " 江湖 " 的有限格局。至于王倦这一次会不会突破实现男频改编的新突破,还要看剧情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