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凭借《毒液》红遍全球的汤姆 · 哈迪(Tom Hardy),和 " 钱老板 " 钱宁 · 塔图姆(Channing Tatum),也在 1 个月前官宣主演环球影业的《惊魂阿富汗撤离》(Afghanistan evacuation thriller)。影片将讲述三名前特种部队成员在美军撤离时,返回阿富汗拯救留在那里的家人和盟友,这部电影更号称是 " 改编自近期真实报道的故事 "。
汤姆 · 哈迪 钱宁 · 塔图姆
这部影片官宣后,NBC 新闻发文称拍这种电影是对阿富汗人的侮辱,"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来娱乐,在道德上应该受到谴责。尤其是在这种伤口还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
文中批评,好莱坞的电影通常对美国的罪行不予理会,而把重点放在美国士兵在中东扮演救世主上。
这篇报道还提到,好莱坞对美国军事功绩的 " 历史修正 " 不是第一次。早在二战时期,它就曾作为美军的官方宣传机构负责审查任何对美国持批评态度的电影剧本。如今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种不那么正式的关系,但影响仍在继续。
比如说一些关于美国入侵伊拉克的电影。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 " 虐囚门 " 事件是伊拉克战争罪行的一个缩影,伊拉克战俘被迫赤身堆叠成金字塔的形状,甚至还有各类性虐待。但是在 2014 年的电影《阿布格莱布的男孩》中,影片并没有关注战俘所受的痛苦,却讲了一个虚构故事,描述了一位美国士兵进入阿布格莱布监狱后见证的暴行以及内心的挣扎,以此表现在一个人性被灭杀、罪恶被允许的环境中,人性中仅存的善良也会被灭杀,从而变得麻木不仁。
报道称,从保罗 · 格林格拉斯的《绿区》(2010),到凯瑟琳 · 毕格罗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拆弹部队》(2008),好莱坞经常忽略美国人的罪行,而把重点放在美国士兵在中东扮演的救世主角色上。
其中,克林特 · 伊斯特伍德的《美国狙击手》(2014)被形容是 " 最具毒性 "、" 最明显的种族主义影片 "。影片根据美国著名狙击手克里斯 · 凯尔自传《美国狙击手》改编,讲述这位海豹突击队神枪手在伊拉克的传奇故事。片中将他刻画成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但实际上克里斯 · 凯尔是个曾称 " 杀死 255 名伊拉克人很有趣 " 的人,这本自传里也有一些内容后来被证实是胡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