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日子,何止是穷和苦能概括的,但任达华好像从来没有因此抱怨过。
提起来,他总是说:" 穷有穷的好,穷有穷的开心,穷过的人就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
他常常能想到一些办法,让自己苦中作乐。
作为家里的二儿子,他概括了一套「老二哲学」。
" 可能小的时候苦一点,会觉得作为老二不受宠,什么都要学、都要做,但长大之后会发现,可能那些技能都有用。"
图源:《岁月神偷》
很多年之后,他拍《岁月神偷》,曾经的「技能」还真 " 派上了些用场 "。
影片里,他要演一个鞋匠,便专门跑去和老一辈手艺人学怎么做鞋。
一连三个月,他都跟在老师傅身边,学开料、穿线、拼贴……
老师傅夸他,开料开得好。
他笑着说:" 其实就像小时候帮家里熬猪油,要先贴着猪皮划一刀,把猪皮和肥肉分开再熬。你看,都是有用的。"
或许就像这部《岁月神偷》里说的,"「鞋」字半边「难(難)」,亦有半边「佳」。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
一直往前走,未曾停歇的任达华,终于无意中撞见了自己的那「一步佳」——
有公司在招模特,身材颀长的任达华很顺利就入选了。
广告拍完,拿到了 200 块的酬劳。在当年,这些钱足够他用上 1、2 个月。
在当警察和赚钱补贴家用之间,任达华想了想,还是选择了后者。
一切看起来要走上 " 正轨 " 了,可生活又跟他开起了玩笑。
烂片之王?
在当年的香港,模特这个职业其实是极不稳定的。
工作多的时候,未必能多赚一点;
工作少的时候,常常是一点都赚不到。
任达华不得不试着去探索一些新的出路。
图源:任达华 网络
很快,他选定了无线电视艺人培训班,并顺利上完了培训课。
彼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影视界正是奇才辈出的时刻。
随后的那几年,和他同期的人几乎都出了头。
周润发,演了《上海滩》,火遍了大江南北;
吴孟达,在剧组里跑龙套,遇见了后来的搭档周星驰;
林岭东,能编也能导,拍出来的作品叫好也叫座。
可偏偏到了任达华这里,运气好像就是差了几分。
他只能不停地在一个又一个剧组里面奔跑,演着各种小龙套或者是反派,不温不火。
其中不少都是「套路化」影片。
拍得多了,连任达华自己都知道,几分钟的时候要开始枪战、什么时候要演谈判戏,或者要加一段吻戏。
这里面有好作品,但也混杂了不少复制粘贴 " 套公式 " 的烂片,有观众因此嘲他 " 烂片之王 "。
但对于在那个年代摸爬滚打过的一些演员们来说,聊远离烂片,不如说填饱肚子来的实际。
更无奈的是,演员想不拍可能都不行。
当年香港黑道裹挟演艺圈的力量正盛,时常有演员被威逼利诱按头拍摄,什么赚钱拍什么。
最忙的时候,各种客串加到一起,任达华一年拍了 17 部戏。
戏拍完,钱却没拿到多少。
因为付完前期和中期的演出费之后,不少投资公司会想方设法赖掉尾款。
图源:《 可凡倾听》
拍戏逃不掉,尾款追不来。横竖眼前只有一条路,任达华至少想演得开心点、投入点、认真点。
别管大大小小的角色,交到他的手上,最后他总能给出及格线以上的结果。
单看他的笑容——
《羔羊医生》里演变态杀人犯,其中一幕他杀完人,抬头仰看屋里的镜头,嘴角微微上扬。
明明在笑,却让人不寒而栗。
图源:《羔羊医生》
剧情片《桂花巷》里的渔夫秦江海,还是那张脸。
可浑身上下再也不见变态杀手的阴狠,笑意不仅浮在嘴角,还藏在眼神里,带着些 " 憨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