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不是办案效力低,想糊弄意外出了差错。
实际上,他不仅清楚拉贾无罪,还抓到了真正的罪犯。
犯罪现场的指纹,除了拉贾外,还有另一个人的。
而那个人才是真正的窃贼。
那为何还要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根本原因在于,他暗中收取了凶手的大量贿赂。
为了结案,只能找来替罪羊,将其屈打成招。
奈何拉贾意志坚决,至死不屈。
使得警察的诡计不仅未能得偿,反而酿成谋杀案。
真相终于大白,案件得到了公正的裁决。
但显然,支离破碎的家庭已经无法回到从前。
一个失窃案件,犯人逃之夭夭,无辜者凄惨死亡。
个体悲剧,牵涉出的是社会的重重积弊。
首先揭示出的是司法体系的腐败。
90 年代的印度,宪法的平等只是一纸空文。
所长为了私利,掩盖真相,互相包庇。
又为了破案,滥用私权,暴力执法。
事情败露后,向下甩锅,向上官官相护。
这不是个例,片中,律师见到了许多深陷冤假错案的可怜家庭。
比如,警方为了逼迫一个男子承认他没有犯过的罪。
竟然强暴了他的妻子。
警察的肆意妄为和徇私枉法,与印度上千年来罪恶的种姓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从印度教发源而来的种姓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份。
每个人的地位从出生时就已经被决定了。
出身低微者,直接与品行低劣者划等号。
因此,片中出现了十分荒诞的一幕。
在警局门口,警察居然通过提问嫌犯的姓名,决定是否对其定罪。
出身高种姓的人,即使犯了罪也可以被放走。
而低种姓的人,就成了可怜的替罪羊。
拉贾的案件同样如此,因为他是人们眼中的贱民。
虽然他帮权贵人家抓走让他们心惊胆战的蛇,还帮对方找到失落的首饰。
但对方并不领情,反而在丢东西时先想到他的出身。
忽视了恶是不分阶层的这一如此浅显的道理。
这种强权背后根深蒂固的歧视,正是律师钱德鲁致力于打破的。
他与韩国电影《辩护人》中的宋佑硕一样。
面对强大的公权力孤军奋战,勇敢地维护手无寸铁的普通人。
这位近乎完美的正义使者,其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他出身高种姓,但却一生为低种姓的底层人们奔走。
六年间主持了 96000 多起案件,接手穷人的人权案从不收费。
而拉贾的案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
但回看片名,大概会有人问:
杰伊 · 比姆是谁?
在整个故事中并没有出现。
其实,「杰伊」在印度语中指胜利之意,而「比姆」才是人名。
比姆是公认的印度宪法之父。
他出身贱民,致力于改变种姓歧视。
倡导人人平等,抨击落后的种姓制度。
为人权事业奉献了一生。
可惜的是,死前却未能看到印度社会的实质性改变。
钱德鲁正是继承了比姆的衣钵。
拉贾案件的胜利,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底层人民集体游行,高喊着「万岁比姆」,反抗不公和暴政。
直接推动政府出台人身保护令,有效保护了底层居民的人身权益。
然而,揪心的是——
即便种姓制度明文上早已被废除,也无法动摇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