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我重读此文,仍感到惨淡。我也在台北生活过几年,总觉得,台北掺杂着既传统又前卫的调子。似乎确有很多在婚姻里成圣的妻子们,隐忍不发。不过文学院里也有不少洒脱的女教授,没有人来裁判单身这种状态,她们关起门来仍有精彩的小天地。
今日的李靓蕾倒是拒绝再做成圣的妻子,或许她曾经是。毕竟如她所陈,自己曾原谅王力宏的行为,直到他提出离婚。当女性拒绝成圣,不失为一种进步,它代表着不再一味忍受的宣告。
事实上,这个时代涌现了越来越多这类拒绝成圣的女子,痛下决心离开恋爱关系或婚姻后,将对象的另一面曝光。感情是微妙的,也是流动的,好聚好散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反目成仇所取代。这种激烈至少代表着某些女性的勇气,同时也是弱势一方的抗争,说到底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下策,必然双方都难堪。
反观那些好聚好散的故事,通常代表着大度、洒脱的心态,也暗示着双方的势均力敌。李宗盛和林忆莲相恋一场,多年后还可以同台演绎《当爱已成往事》。近日汪小菲和大 S 离婚,男方否认婚内出轨,大 S 也不过云淡风轻:" 一切都过去了,我珍惜当下。"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毕竟双方都有事业,不必引火上身。
当王力宏提出离婚后,李靓蕾不遗余力地反击,恰恰证明她是弱势的一方,曝光对方的时候,也搭上了自己的体面,需要勇气,也蕴含着无奈。弱势而决绝,场面注定很难看。
跟那些体面离婚的故事相比,这似乎在教女性始终应该力争事业,才不会如此被动。不过,这也代表着社会仍旧没有把 " 全职太太 " 当作一种付出的职业。
八年婚姻,揭短收场," 全职太太 " 该是一份职业吗? / 图片来源:Instagram
1945 年,苏青就在《谈婚姻及其他》中不吐不快,她认为职业女性都负着双重责任,忍受着双重痛苦,又要工作又要做人太太,分身乏术。她说:" 我们要做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地步,必须减轻女人工作,以补偿其生产所受之痛苦。假如她更担任养育儿童工作,则其他一切工作更应减轻或全免,这才能以人为补自然之不足,也就是婚姻的本意。"
苏青超前,已把 " 全职太太 " 看作一份应当有报酬的职业。然而今天的现实依旧是,很多人做职业女性不是,做全职太太也不是,往往身兼二职。女性这辈子的难题,真是比较多。
如今我们看到更多的 " 李靓蕾 " 拒绝继续扮演成圣的妻子,撕去了婚姻那张假装叫做 " 体面 " 的标签,快意恩仇。
但每个时代更多的,是否仍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她们或许仍在哑忍着饰演成圣的妻子们,又或许在短暂的逃离后重回婚姻的枷锁。
前阵子我看爱丽丝 · 门罗(Alice Munro)的短篇小说《逃离》,女主卡拉像娜拉出走一般离开了丈夫克拉克,然后就在半路上,她突然害怕生活在一个没有克拉克的陌生世界,而另一边,她惊讶于自己的逃离只是为了去一个没有克拉克的世界,可这以后若没有了克拉克," 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 于是她回到了克拉克的身边,仿佛从未逃离过。
我们庆幸于看到李靓蕾们的逃离,或许也该理解卡拉们的回归。
每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各自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同。毕竟婚姻这件事,始终是冷暖自知。